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 CCS C 82 DB 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 T 2069 — 2022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2022 - 11 - 24 发布 2023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 T 2069 — 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 2020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 的规定 起草 。 本文件由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和物资储备中心提出 。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 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和物资储备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 刘维栋 、 林强 、 李文渊 、 逯亚玲 、 方倩 、 宋传晓 、 冯奎 、 孙凤文 、 石恒伟 、 孙 小明 、 杨波 、 袁海静 。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 DB63/ T 2069 — 2022 1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的术语和定义 、 作业条件 、 作业技术要求 、 火情监测预 警 、 火情勘查 、 面积测量 、 阶段作业小结 、 预警监测结果及注意事项等 。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参与森林草原火灾辅助作业的监测预警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该日期对 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 文件 。 GB/T 11821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森林草原火灾 在森林 、 草原生态系统中失去人为控制 , 自由蔓延 , 自由燃烧 , 烧毁森林草原资源 , 造成经济损失 , 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自然灾害 。 3.2 旋翼无人机 利用多个旋翼与空气进行相对运动的反作用而获得升力的无人机 , 由旋翼 、 机体 、 动力装置 、 机载 电子电气设备等组成 。 3.3 固定翼无人机 利用动力装置产 生推力或者拉力 , 并由机身固定翼产生升力的无人机 , 由机体结构 、 航电系统 、 动 力系统 、 起降系统和地面控制站等组成的无人机 。 3.4 任务荷载 DB63/ T 2069 — 2022 2 利用无人机系统 , 从空中动态监测森林草原火灾燃烧 、 蔓延 、 复燃 、 熄灭等情况 , 建立正射或三维 影像 , 测量森林火灾过火面积 。 3.5 IP44 4 级防尘和 4 级防水的国际公认防尘防水等级认证 。 3.6 无人机监测 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 , 经处理 、 分析后 , 对其几何 、 物理特征和相互关 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监测与统计分析作业 。 4 作业条件 4.1 基本要求 4.1.1 无人机执行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 。 4.1.2 无人机森林 草原防火勘测任务环境 , 温度 10 ℃ ~ 50 ℃ , 风力不 大于等于 10 m/s , 能见度不 低于 1000 m , 距离电磁干扰源 大于 200 m , 飞行海拔 低于 4000 m 。 4.1.3 无人机达到以下要求 : 续航时间大于等于 30 min 、 防护等级达到 IP44 、 抗风能力达到 1 m/s 、 图传距离不低于 5 km 。 4.1.4 多旋翼无人机起降场地相对空旷平坦 , 周边 5 m 范围内无高压线及高层建筑 ; 固定翼无人机起降 场地在多旋翼起降场地要求的基础上 , 起飞方向满足与地面呈 45 ° 夹角的 350m 范围内无遮挡 。 4.1.5 无人机起降场地无正在使用的雷达站 、 微波中继 、 无线电通信等干扰 源 ,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 测试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 4.2 操作人员及配置 4.2.1 无人机操作人员要求 无人机操作人员的要求如下 : a) 上岗前接受技术和安全培训 ; b) 持证上岗 , 具有行业认证资格证书 。 4.2.2 监测操作人员要求 无人机监测操作人员的要求如下 : a) 熟悉掌握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知识 ; b) 具备应急处置 、 人员救援 、 夜间作业和故障排除能力 ; c) 经过保密教育培训 。 5 作业技术要求 5.1 作业区域地形与下垫面信息收集 DB63/ T 2069 — 2022 3 信息收集包括作业区基础地图 、 地形图 、 林草专题图 、 卫星影像和文字资料等信息 。 5.2 作业区规划 采用 1:10000 林相 、 草地图斑图和更大比例尺遥感影像 图 、 地形图等进行作业区的规划 。 5.3 无人机安装检查 无人机安装检查按照随机文档中规定的程序检查 。 见检查表见附录 A 表 A.1 。 5.4 飞行作业设计 无人机飞行作业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 a) 作业人员及联系方式 ; b) 无人机类型及数量 ; c) 任务荷载 、 通信设备 、 充电装置 、 车辆及其他辅助作业装备 ; d) 规划航飞区域范围和路线 ; e) 起降点位置选择 ; f) 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位置 ; g) 飞行高度 、 速度 ; h) 安全措施 ; i) 应急预案 。 6 火情监测预警 6.1 装备 森林草原监测面积 小于等于 2 km 2 , 使用多旋翼无人机 , 森林草原监测面积 大于 2 km 2 , 使用固定翼 或混合翼无人机 。 6.2 飞行方式 6.2.1 扫描法 森林草原监测区域或森林草原火灾过火面积大于 2 km 2 时 , 采用扫描法 , 见图 1 。 图 1 扫描航线图 6.2.2 环绕法 森林草原监测区域或森林草原火灾过火面积 小于等于 2 km 2 时 , 采用环绕飞行方式 , 见图 2 。 DB63/ T 2069 — 2022 4 图 2 环绕法航线图 6.2.3 串联法 森林草原监测区域或森林草原火灾过火面积小块分散或狭长时 , 采用直飞的方式拍摄 , 见图 3 。 图 3 串联法航线图 7 火情勘查 7.1 勘查要求 火情勘查要求如下 : a) 无人机悬停在火场相对安全高度 > 80m 实施火场扫描飞行 ; b) 设定无人机红外相机复查现场火情的临界温度值为 80 ℃ ; c) 无人机屏幕显示温度值 和温度显示颜色参照判定标准 , 见 7.3 表 1 ; d) 重点区域 ( 80 ℃ 以上 ) 通过开启等温线功能直观判定指定区域温度区间的物体 。 7.2 装备要求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双光镜头 。 7.3 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 , 见表 1 所示 。 DB63/ T 2069 — 2022 5 表 1 测温模式一览表 颜色 温度范围 基本特征 措施 ≥ 400 ℃ 地表火 、 树冠火的明火点 有条件的请求直升机参与吊桶 灭火 , 地面人员参与清理 200 ℃ ~ 400 ℃ 地下火 , 不见火焰 , 有浓烟雾 100 ℃ ~ 200 ℃ 热辐射区 , 热量大 , 随时发展成明火 地面人员到达所在位置清理余 火 80 ℃ ~ 100 ℃ 人为扑 灭区域 , 可能有零星火点遗漏 持续关注 30 min 以上 , 防死灰复 燃 40 ℃ ~ 80 ℃ 已烧完区域 , 地表仍有余热 持续关注 30 min 10 ℃ ~ 40 ℃ 未被燃烧区域 最小程度关注 8 面积测量 8.1 测量原则 8.1.1 执行测量任务确定监测区域最高海拔点后 , 再评估飞行高度 , 确保飞行安全 。 8.1.2 测量采用自动控制模式 , 测量比例不应低于 1:2000 。 8.1.3 通过空中拍摄的数据 , 生成正射影像图 , 勾画监测区域 , 生成监测面积数据并及时传输数据 。 8.2 测量设计要求 8.2.1 三维测量 三维测量设计要求 : a) 航线设计按照覆盖全部测区且外扩 1 倍 ; b) 航线设计不低于 7 0% 重叠度 , 航向重叠 75% ~ 85% , 旁向重叠 75% ~ 85% 以上 ; c) 航线弯曲度不大于 3% ; d) 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超过设计航高的 10% 。 8.2.2 正射测量 正射测量设计场景及参数要求 :

pdf文档 DB63-T 2069-2022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2069-2022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2069-2022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2069-2022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4 09:27: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