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413—2022
棉花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2022 - 12 - 29发布 2022 - 12 - 3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 T413 —2022
I 前 言
本文件由曲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河北北方学院、曲周县利祥食用
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占飞、杨胜堂、韩玉红、郝俊灵、忻龙祚、郑志新、姚太梅、魏同科、贾志
忠、靳书坤、彭雷、白运兵、李文利、李玉峰。
DB1304/ T413 —2022
1 棉花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花秸秆栽培双孢菇的术语和定义、 菌种制作、 产地环境和场地选择、 栽培管理技术、
病虫害防治、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邯郸市双孢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孢菇
双孢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是一种中等大小的伞菌蘑菇。
3.2
菌丝体
孢子或组织萌发后形成的白色的丝状集合体。
3.3
子实体
子实体是双孢菇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也是所有食用菌产生孢子、繁衍后代的器官。
3.4
培养基(培养料)
DB1304/ T413 —2022
2 由适合双孢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原料或营养物质组成的混合基质,用于双孢菇生产的不同阶段。
3.5
发菌
指双孢菇菌丝体在培养基或培养料内生长、扩散的过程。
3.6
菌种
由孢子或组织分离得到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状,可以用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材料,包括母种、原种和栽
培种三级。
4 菌种制作
4.1 母种培养基配方:麸皮200g、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硫酸镁3g、磷酸二氢钾
1.5g、维生素B110mg、水1000ml、pH自然,全部灭菌消毒后接种。
4.2 原种培养基配方:麦粒87%、发酵干牛粪10%、石膏1%、轻质碳酸钙1%、石灰1%,另添加磷酸二氢钾
1%、硫酸镁0.5%,pH8。
4.3 栽培料配方:棉花秸秆46%、牛粪49.5%、过磷酸钙1%、石膏1.5%、石灰1.5%、尿素0.5%,pH8。
5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 3095 要求。
6 栽培技术
6.1 栽培时期
自然条件下春秋两个茬口, 春茬2月~4月份播种, 3月下旬~5月下旬出菇; 秋茬8月~10月份播种,
9月下旬~10月中旬出菇。设施栽培时调节环境因子,可以实现双孢菇的周年生产。
6.2 栽培方式
采用层架式栽培。层架一般采用钢架结构,床架搭五层,第一层离地面25㎝,每层之间距离50cm~
55㎝,床面宽 95cm~110㎝,床与床间距75cm~85㎝。
6.3 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
6.3.1 品种选择
按照国家规定及相关要求,选用经省级以上食用菌品种审(认)定委员会登记,适于河北省气候及原
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双孢菇品种。 符合GB 19171-2003要求,栽培前经过出菇
试验。
6.3.2 菌种生产
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要求。
DB1304/ T413 —2022
3 6.4 栽培基质
6.4.1 主辅原料
栽培生产所用到的棉花秸秆、畜禽粪便、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石灰、石膏等培养料添加剂
应符合NY/T 1935要求。
6.4.2 覆土材料
选用质地疏松、透气性、保水性好、酸碱度适中的团粒土壤,以优质草炭土或者用当地耕作层下黏
壤土混合草炭土。
6.4.3 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要求。
6.5 培养料配方
每100m2用量:碎棉柴3680kg、干牛粪3960kg、尿素40kg、石膏120kg、磷肥80kg、石灰120kg。
6.6 培养料发酵
6.6.1 传统发酵
6.6.1.1 前发酵
前发酵需要翻堆3次,前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应达到69~71%,pH8~9。
(1)预湿:将新鲜、无霉变的棉花秸杆经过“扎压、切段、撕碎”三个加工工艺过程,粉碎至粒径
50mm~100mm,然后用1%石灰水浸泡充分预湿;将干牛粪碾碎过筛,加水充分预湿,要求含水量约为65%
左右,要求预湿后的牛粪无粪团、无结块。预湿时间1~2 d。
(2)建堆:建长20 m、宽1.8 m的料堆,底层铺30cm厚预湿后的棉柴,交替铺上预湿后牛粪3~5cm
厚,以后每层高度约25cm,达8层。从第三层起均匀加水和每层约1/6重量的尿素,每层依次增加,顶层
用预湿后牛粪覆盖,建堆呈龟背形,有少量水流出为标准。
(3)翻堆:翻堆时应注意上、下、内、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散开、抖松,干湿拌
合均匀,各种辅助原料依次均匀加入,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料堆积3~5 d,料温达65~7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翻堆时仍要浇
足水分,并分层加入所需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
在第一次翻堆1~2d后, 堆温达65~75℃, 3d后再进行翻堆。 并在料堆堆顶和堆侧面每隔1m用直径6~
8cm木棒扎排气孔。翻堆时,尽量抖松粪草,加入石膏分层撒在粪草上,有利于均匀发酵。此次翻堆原
则上不浇水,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
第二次翻堆2~3d后,进行第三次翻堆。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将石灰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分层
撒在粪草上。整个堆制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
(4)前发酵料标准:料色为咖啡色,有韧性,料疏松,吸水均匀。
6.6.1.2 后发酵
后发酵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即升温阶段、持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后发酵完成后,培养料含水量60~
65%,pH 7.5~8.5。
(1)升温阶段:当前发酵培养料运进菇房堆集(积)后,开始通蒸汽加温,升温要逐渐均匀升到60~
63℃,保持10 h。
DB1304/ T413 —2022
4 (2)持温阶段:升温阶段结束后,料温降至50℃,维持4~5d。在持温期适度通入新鲜空气,排除废
气。
(3)降温阶段:持温阶段结束后,当料温降至45℃时,打开门窗通风,使料温迅速降低至30 ℃以下,
二次发酵即全部结束。
(4)后发酵标准:培养料变为褐棕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闻之有香甜味,无臭味,无氨味,质
地疏松。
6.6.2 隧道发酵
6.6.2.1 主要设施设备
(1)泡料池。为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根据预计作业量和场地大小,自主设计泡料池大
小。技术要求,达到水源充足,供排方便,配备管道泵,能够循环使用水资源。
(2)一次发酵隧道仓。一次发酵隧道为半地下建筑,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下部埋
深约1.5m,主要用于安装高压输风管道,在与地面平齐部位,用混凝土一次性浇注成型地面;地面预留
下小上大的椎形出风口(行距为50cm,孔距为40cm,出风口上口孔径为0.6cm);技术标准要求,能够
承载大型工程装载机械施工,且能够承载预混料重量。地上部分:一般为混疑土建筑,除进料口外,三
面均为不低25cm钢筋混凝土浇注墙, 上方露天;技术标准要求, 地上墙高约4m, 且能够承受预混料张力,
防止撑裂。
(3)二次发酵隧道仓。整体结构与一次隧道发酵仓类似,为封闭式。主要区别如下:地上墙体加
厚至50cm,顶蓬为大于15cm钢筋混凝土灌制顶,增加外墙保温层,两头进出口加装上启式移动门。出风
口行距为30cm孔距为:20cm,出风口上口孔径为0.8cm。
(4)常用设备。包括大型铲车、抛料机,动力电源设备等。
6.6.2.2 发酵过程
双孢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
酵隧道,在 75-80℃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 58-60℃条件下
进行巴氏杀菌杀虫, 45-50℃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完成二次发酵。
6.7 播种
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培养料料温降至28 ℃左右,室外温度在30 ℃以下时,开始播
种,播种方法: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使用750ml麦粒种1瓶散播,将菌种部分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关
闭门窗,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70-80%,促进菌种萌发。
6.8 养菌管理
播种后7~10d菌丝封面,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温度22~25℃,播种后持续20~25d菌丝可长满料床。
6.9 覆土
6.9.1 覆土材料配制
覆土材料见6.4.2,每栽培100 m2用土量,加入2%的复合肥、0.2%的磷酸二氢钾、2~3%石灰混
合均匀,喷洒500倍杀菌剂和200倍甲醛溶液,将pH值调至8,调含水量20~30%后,建成1.2m宽和高1~
1.5m的条形料堆,薄膜覆盖闷24h,散堆挥发药味后备用。
DB1304/ T413 —2022
DB1304-T 413-2022 棉花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规程 邯郸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30 17:30: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