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排名不分
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求子勤、吴建江、晁红娟、杜锡勇、黄行舟、许新德、张利英、温善萍、吕少
风、王建刚、吕红、李晶晶、蒙雅娟。
本标准由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负责解释。
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1 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叶黄素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
和贮存、质量承诺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万寿菊( Tagetes erecta L .)油树脂为原料,经皂化、提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
剂叶黄素。
分子式:C 40H56O2
相对分子量:568.88(按 2016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结构式:
OH
HO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9.3 —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 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7 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 -质谱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断
GB 26405 —2011 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GB 29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GB/T 30642 食品抽样检验通用导则
3 基本要求
3.1 原料要求
主要原料万寿菊( Tagetes erecta L. )油树脂应符合附录A 的要求。
3.2 生产工艺和设备
3.2.1 生产工艺应使用乙醇为溶剂,采用碱液水解、反应- 结晶、离心或过滤、干燥及粉碎等工序。
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2 3.2.2 应采用一步结晶法,反应和结晶在同一工序完成。
3.2.3 应配备反应- 结晶设备系统、晶体分离设备系统、真空干燥设备系统及粉碎设备系统。
3.3 检测能力
3.3.1 应配备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
3.3.2 应具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其他单一杂质、干燥失重、灰分、正
己烷、乙醇、铅、总砷等项目的检验能力。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桔黄色至桔红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
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 粉末
4.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总类胡萝卜素,ω/% ≥80.0
叶黄素,ω/% ≥74.0
玉米黄质,ω/% ≤8.5
其他单一杂质(占总类胡萝卜素),% ≤1.0
干燥失重,ω/% ≤1.0
灰分,ω/% ≤1.0
正己烷/ (mg/kg) ≤50
乙醇/(mg/kg) ≤500
铅(以Pb计)/(mg/kg) ≤1.0
总砷(以As计)/(mg/kg) ≤3.0
苯并(α)芘/(μ g/kg) ≤2.0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要求
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5.2 鉴别
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3 5.2.1 在5.4测定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试验中,试样液在 44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且 A446 nm/A474 nm应为
1.09~1.14。(A 446 nm指试样液在 446 nm处的吸收值;A 474 nm指试样液在 474 nm处的吸收值 )
5.2.2 在测定叶黄素含量试验中,试样液在液相色谱图中的主峰保留时间应与标准溶液中叶黄素的保
留时间相同,标准溶液和试样液分别按 GB 26405 —2011中A.4.4.1和A.4.4.2规定的方法配制。
5.3 感观检验
按GB 26405—2011中 3.1规定执行。
5.4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按GB 26405—2011中 A.3规定执行。
5.5 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含量
按GB 26405—2011中 A.4规定执行。
5.6 其他单一杂质
样品处理和测定按GB 26405 —2011中A.4规定执行,结果计算按公式(1 )计算:
100× =
tv
RRX ...................................... (1)
式中:
X ——样品中单一杂质含量;
R V ——色谱图中单一峰面积值;
R T ——样品溶液中除溶剂峰外的所有峰的峰面积之和。
5.7 干燥失重
按GB 5009.3—2016中的第二法规定执行。
5.8 灰分
按GB 5009.4—2016中的第一法规定执行。
5.9 正己烷、乙醇和甲醇
5.9.1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 )和顶空进样器。
5.9.2 参考色谱条件
5.9.2.1 色谱柱:DB -624毛细管柱,30m ×0.53mm,膜厚3.0µm;或其他等效色谱柱。
5.9.2.2 载气:氦气或氮气。
5.9.2.3 载气流量:3.0 mL/min 。
5.9.2.4 进样口温度:220 ℃。
5.9.2.5 柱温:40 ℃,保持 3min,以3.5℃/min升至65℃,再以 20℃/min升至220℃,保持 5 min。
5.9.2.6 检测器温度:235 ℃。
5.9.2.7 进样体积:1 mL 定量环。
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4 5.9.2.8 分流比:3 :1。
5.9.3 顶空条件
5.9.3.1 顶空瓶温:80℃ 。
5.9.3.2 定量环温度:85℃ 。
5.9.3.3 传输线温度:100℃ 。
5.9.3.4 顶空瓶平衡时间:40.0min 。
5.9.3.5 气相循环时间:30.0min。
5.9.3.6 加压时间:0.2min 。
5.9.3.7 定量环填充时间:0.2min 。
5.9.3.8 定量环平衡时间:0.05min 。
5.9.3.9 进样时间:1.0min 。
5.9.3.10 顶空瓶压力:13.8psi 。
5.9.4 分析步骤
5.9.4.1 对照溶液制备
5.9.4.1.1 对照溶液 1:精密吸取 1.5 µL正己烷于 100 mL容量瓶,用二甲基甲酰胺(DMF )稀释至刻
度,摇匀,吸取 25.0 mL至50 mL容量瓶,用 DMF定容,此为对照液 1。(该对照液中正己烷浓度约为
5.0 μg/mL)。
5.9.4.1.2 对照溶液 2:精密吸取 12.5 µL乙醇于100 mL容量瓶,用二甲基甲酰胺(DMF )稀释至刻
度,摇匀,吸取 25.0 mL 至50 mL容量瓶,用 DMF定容,此为对照液 2。 (该对照液中乙醇浓度约为
50.0 μg/mL)。
5.9.4.1.3 对照溶液 3:精密吸取 0.5 µL甲醇于100 mL容量瓶,用二甲基甲酰胺(DMF)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吸取 25.0 mL至100 mL容量瓶, 用 DMF定容, 此为对照液 3。 (该对照液中甲醇浓度为 1.0 μg/mL) 。
5.9.4.1.4 灵敏度溶液配制:吸取各对照液 1.0 mL于10 mL容量瓶,用 DMF定容,摇匀。(灵敏度溶
液中正己烷浓度约为 0.5 ug/mL,乙醇浓度约为 5.0 ug/mL,甲 醇浓度约为 0.1μg/mL)。
5.9.4.2 样品溶液制备
称取约300 mg (精确至0.1 mg )试样,置于10 mL顶空瓶,加3.0 mL DMF 稀释,摇匀。
5.9.4.3 系统适应性要求
取上述5.8 .4.1对照溶液3.0 mL于10 mL顶空瓶,连续进6 针,主峰理论板数应不小于5000,峰面积
RSD应不大于 10.0%,灵敏度溶液中主峰信噪比应不小于3 。
5.9.5 结果计算
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的正己烷和乙醇含量,以正己烷、乙醇质量分数 w 3计,数值以毫克每千 克
(mg/kg)表示, 按下式计算:
6
3 10×××=
X RR X
C AC Aw ................................... (2)
式中:
A X ——样品溶液中正己烷、乙醇或甲醇的峰面积的数值;
ZHEJIANG MADET/ZZB 0404 —2018
5 C R ——对照液中正己烷、乙醇或甲醇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 L);
A R ——对照液中正己烷、乙醇或甲醇的峰面积的数值;
C X ——样品溶液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T-ZZB 0404—2018 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3: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