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合收获机 秸秆打捆装置
Combine harvester straw baling unit
2018 - 12 - 1发布 2018 - 12 - 1实施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发布 ICS 65.060.50
B 91
团 体 标 准
T/CAAMM 31—2018
T/CAAMM 3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考虑到本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农业部南
京农机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华、王永建、崔中凯、周进、邸志峰、姜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CAAMM 31 —2018
1 联合收获机 秸秆打捆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联合收获机秸秆打捆装置(以下简称打捆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性能指标、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联合收获机配套的打捆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62 农业机械 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5667 农业机械 生产试验方法
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 9239.1 机械振动 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 的检验
GB/T 9480 农林拖拉机 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使用说明书 编制规则
GB 10395.1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 10395.20 农林 机械 安全 第20部分:捡拾打捆机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GB/T 13306 标牌
JB/T 5167 压捆机用聚丙烯捆绳、钢丝
JB/T 5673-2015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
JB/T 9702 捡拾压捆机 打结器 技术条件
JB/T 9832.2-1999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联合收获机秸秆打捆装置 combine harvester straw baling unit
收获机上将秸秆集中打捆的作业装置。
3.2
秸秆损失率 straw lo ss rate
作业过程中, 掉落秸秆质量占 草捆质量及掉落秸秆质量总和 的百分比。
3.3 T/CAAMM 31 —2018
2 草捆密度 bale density
草捆质量与草捆体积之比。
3.4
成捆率 finished bale rate
打捆总数与散捆数 之差占打捆总数的百分比。
3.5
草捆抗摔率 bale anti -falling rate
草捆数与摔散草捆数之差占草捆数的百分比。
4 主要性能指标
稻麦秸秆含水率为 10%~23%,黄贮玉米秸秆含水率 ≤30%、青贮玉米秸秆含水率≥ 60%时,打捆装
置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 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名称 技术指标
秸秆损失 率/% ≤4
草捆密度 /(kg/m3) 稻麦秸秆 ≥100
黄贮玉米秸秆 ≥120
青贮玉米秸秆 ≥180
成捆率/% ≥98
草捆抗摔率 /% ≥92
首次无故障平均作业量 /捆 ≥500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打捆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零部件使用的 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使用寿命和零部件互换性
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机械性能不低于其要求的其它材料替代 。
5.2 主要零、部件 技术要求
5.2.1 打结器应 符合JB/T 9702的规定。
5.2.2 捆绳应符合 JB/T 5167 的规定。
5.2.3 飞轮装配 后应作静平衡试验,平衡品质等级应符合 GB/T 9239.1 中的G16的要求。
5.3 整机装配质量要求
5.3.1 所有零部件( 包括外购件、外协件) 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 可进行总装。
5.3.2 总装后各 运动零部件要运转灵活,无碰、卡现象, 各调节机构应保证灵活、可靠。 T/CAAMM 31 —2018
3 5.3.3 传动机构、轴承座等处的紧固螺栓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8.8级,螺母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8级,并
有可靠的防松措施。
5.3.4 工作时喂入器应能及时将秸秆送入 压捆室, 避免堵塞。
5.3.5 工作时活塞、打捆针和 喂入器之间 必须协调、准确。活塞 死点与打结钳 尖部及喂入器之间的相
互位置,穿针上死点与打结器之间的相互位置及尺寸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5.3.6 草捆密度调整机构应操作方便、调整灵活。
5.3.7 打捆装置表面涂漆质量应不低于 JB/T 5673 -2015中TQ-2-2-DM的规定,漆膜附着性能应不低于
JB/T 9832.2 -1999规定的Ⅱ级。
5.4 安全要求
5.4.1 飞轮、穿针器底座 等外漏旋转件等对操作者有危险的部位 应设有安全防护罩 ,安全防护罩应 符
合GB/T 8196中的规定。
5.4.2 打结器部位 应有防雨护罩 ,防雨护罩应符合GB/T 8196中的规定,闭合后应能从外部 看到打结
器的工作情况。
5.4.3 外露旋转部件、喂入口、出料口等对操作者有危险的部位,必须有永久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
标志应符合 GB 10396 的规定。
5.4.4 打捆装置的 其它安全性能应符合 GB/T 10395.1 和GB 10395.20 的规定。
5.5 使用说明书
5.5.1 产品使用说明书的 编制应符合GB/T 9480 中的规定。
5.5.2 使用说明书中 应重现打捆装置上的安全标志 ,并标明安全标志的固定位置。
5.5.3 使用说明书中应有详细的安全使用规定,其内容至少应包含:
a) 初次使用前,应 详细阅读使 用说明书 ;
b) 作业前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整和保养,同时检查紧固件是否紧固;
c) 作业前应检查 喂入装置 ,确认有无硬物 ;
d) 作业时严禁用木棒、金属棒强行喂入;严禁用手推、拉夹在 打捆器中的秸秆;秸秆内避免混入
硬杂物;
e) 当打捆装置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清除故障 ,装好防护装置后再开机, 打捆装置
运转时禁止故障排除 。
6 试验方法
6.1 一般要求
6.1.1 试验样机应 按使用说明书 的规定进行调整、保养 、配备,并 调至最佳技术状态下进行测定 。
6.1.2 试验用仪器、 仪表和量检具经 检定合格,并在 有效检定周期内。
6.2 试验条件和准备
6.2.1 空载试验
6.2.1.1 确认试验现场人员、电气、机械均安全无误后,即可进行试运转。
6.2.1.2 检查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情况可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调整。 T/CAAMM 31 —2018
4 6.2.1.3 联合收获机打捆装置 总装后, 应做空运转试验,在额定转速下运转 20min,并检查下列各项 :
a)各运动机构 运转平稳,工作协调,动作准确,不应有卡滞现象和异常声响;
b)齿轮箱、轴承座的 温升不应超过 25℃;
c)操控捆绳 机构循环 10次,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
6.2.2 试验作物 准备
6.2.2.1 试验区由稳定测 定区和停车区组成 ,测定区长度应不小于 100m。从试验开始处到机器打出来
的第1个捆落地处为准备区;第 1个捆落地处到最后 1个捆落地处的范围为测定区;最后 1个捆落地处
到此行程结束处的范围为停车区。每个行程试验过程中,测定有效捆数不少于 10个。
6.2.2.2 至少测试三个行程。
6.2.2.3 测定前要清除测定区内 的倒伏植株、 断离植株。
6.2.2.4 秸秆含水率
测定方法按 GB/T 5262 -2008的规定,按式( 1)计算:
100
scgc sc
cGG GH
„„„„„„„„„„„„„„„„„(1 )
式中:
Hc — 秸秆含水率, %;
Gsc — 秸秆烘干前质量,单位为克( g);
Ggc — 秸秆烘干后质量,单位为克( g)。
6.3 性能试验
6.3.1 作业质量的测定
6.3.1.1 秸秆损失率
随机抽取 5个草捆间长度,在打捆后的地段上,捡起或用齿距 不大于50mm 的耧耙搂起 收割时损失的
秸秆称出质量,按式( 2)计算秸秆损失率。
100 J
js
sWW
„„„„„„„„„„„„„„„„„„ (2)
式中:
Js — 秸秆收获率, %;
Ws — 在测定区内收割时损失的秸秆质量 ,单位为克( g);
Wj — 在测定区内秸秆总质量 ,单位为克( g)。
6.
T-CAAMM 31—2018 联合收获机 秸秆打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3: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