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77.160 CCS H 16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539.8—202X 代替YS/T 539.13—2009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nickel base alloy powder- Part 8: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tent- The pulse heating inert gas fusion-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报批稿) 202X-XX-XX实施 202X-XX-XX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539.8—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539《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的第8部分。YS/T53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硼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一第2部分:钨含量的测定辛可宁称量法; 一第3部分:硅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一一第4部分:铬含量的测定过硫酸铵氧化滴定法; 一第5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碘量法; 一第6部分: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重铬酸钾滴定法: 一第7部分:磷含量的测定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 一一第8部分: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第9部分: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文件代替YS/T539.13一2009《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氧量的测定脉冲加热 情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与YS/T539.13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a)更改了方法的测定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选择标准物质的要求(见5.4,2009年版的3.5); c)更改了称样量,将分段称样调整为“称取样品0.05~0.40g”(见8.3.4,2009年版的5.1); d)增加了“试验数据处理”(见第9章); e)增加了再现性限(见10.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格 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上海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监测中心有限公司、安 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承德天大钒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航天天麓新材料检测有限责任公 司、深圳市万泽中南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长华、刘若彤、白伟华、崔妍、吴艳华、魏琼、付鹏飞、韩维儒、李涛、 贾国斌、王浩东、李娜、曹振华、李甜、曾云斌、张龙戈、郑灵芝、撒志远、吴知梁、张秀明、王东 华、李丹、陈芳、王彩芹、聂云青、周子荐、崔传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本文件首次发布为GB/T8638.13一1988: —2006年调整为YS/T539.13—2006,2009年第一次修订; 一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

.pdf文档 YS-T 539.8-2024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S-T 539.8-2024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第 1 页 YS-T 539.8-2024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第 2 页 YS-T 539.8-2024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3-30 13:09:5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