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 C S 备案号: 19520- 2006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5 7 5 — 2 0 0 6 青海 中华羊 茅 2 0 0 6 - 0 9 - 0 7 发布 2 0 0 6 - 1 0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D B 63/ 575 — 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树栋、孙明德、徐有学、辛有俊、拉 旦 D B 63/ 575 — 2006 1 青海中华羊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中华羊茅的生物学特性、 植 物学特征以及生产性能、 栽 培技术要点、 种 子繁育 技 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草业科研、 教 学、 技 术推广、 生 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 繁 育 、 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省草原总站等单位,自 1973 年 开始进行野生种采集、 栽培驯化、选择培育工作,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 上述单位与中国农业大学、 中 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 在 原有工作的基础上, 开 展了系统的选育驯化和扩繁推广工作, 经 3 0 余年栽培驯化选育而成。 在 2003 年 12 月 7 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品种审定 会 议上审定通过,登记 为野生栽 培品种 ,定名为 青海中华 羊茅( F e s t uc a Si ne ns i s K e ng c v 。 Q i nghai ) , 品种登记号: 261 。 2.2 特征特性 2.2.1 植物学特征 青海中华羊茅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须 根系发达, 多 集中于 15~ 18 厘米土层中; 茎 直立或基部稍 倾 斜,具 4 节; 节 紧缩无毛呈紫色, 第二节茎粗 2 ± 0.5 厘米; 叶 线形,长 11 ± 5 厘米,宽 1. 8 ± 0.9 毫 米 , 叶片直立,具光泽,干时卷折,无毛或被微毛;叶舌膜质或草质,具细小微毛,圆锥 花序开展, 长 15 ± 3 厘米,小穗含 3.5 ± 0.5 个小花, 成熟时淡绿或略带褐色;颖先端渐尖,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顶生 短芒;颖果成熟时紫褐色,千粒重 0.7 ± 0.1 克 。 2.2.2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海拔 2300 米 ~ 4300 米地区生长良好, 同时也能在低海拔地区栽培。 耐 寒, 耐 盐 碱,在 - 38 ℃ 时仍能安全越冬;根系发达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在 pH 值 8. 1~ 8 . 8 的 范 围内生长良好。 2.3 经济性状 2.3.1 叶片生长及大小 青海中华羊茅全生育期可长出 7 ± 1 个叶片, 茎 生叶 4. 5 ± 0.5 片, 基 生叶 2. 5 ± 0.5 片, 叶 片生长 速 度快,平均每 5 天长一片叶,叶片的长度为 1 1. 3 ± 1.8 厘米,宽度在 0. 55 ± 0.15 厘米。 2.3.2 分蘖 青海中华羊茅分蘖能力强, 在 稀植条件下, 一 株青海中华羊茅一年中可以形成分蘖 17 ± 7 个, 最 高 可达 123 个以上,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分蘖在 30 个左右。 2.3.3 生长发育 青海中华羊茅在青海省无灌溉的条件下, 播 种当年一般进入孕穗期, 个别进入抽穗期, 第二年以 后 于 8 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 112 天 ~ 122 天。 2.3.4 株高 株高 80 ± 10 厘米 2.3.5 籽草比 D B 63/ 575 — 2006 2 籽草比为 1: 5~ 1: 10 。 2.3.6 营养成分及适口性 青海中华羊茅叶量丰富,产量高;开花期粗蛋白 11. 13% ,粗脂肪 2. 36% ,粗纤维 30. 23% ,无氮浸 出物 49. 86% ,粗灰分 6. 42% ,茎叶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均喜食。 2.3.7 抗逆性 耐寒,耐盐碱,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 2.4 栽培技术要点 2.4.1 播种 细整土地, 精 耕细作, 播 前耙耱土地, 灭 除杂草。 在 春墒不好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 播 前进行镇 压 。 在高寒牧区 5~ 7 月初均可播种,收草生产时,播量 9 千克 / 公顷 ~ 15 千克 / 公顷;种子生产播量 7. 5 千克 / 公顷 ~ 12 千克 / 公顷;行距 30 厘米,播深 1. 5 ± 0. 5 厘米。 2.4.2 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幼苗细弱, 生长缓慢, 根系扎入土壤较浅, 要及时中耕除草, 禁止牲畜践踏和采食,大 面 积人工草地和种子田可用 2. 4 - D 丁酯乳油灭除杂草。 2.4.3 收获与利用 根据粗蛋白质含量和产草量的高低, 进 行及时收割。 收获青干草, 青 贮或制作颗粒饲料, 宜在开 花 盛期收获。收种子时,有 75% 种子成熟时立即收种,收割后的再生草可供放牧。 2.5 种子繁育技术要点 2.5.1 播前准备 2.5.1.1 施底肥 耕翻前撒施磷酸二氨 75 千克 / 公顷 ~ 100 千克 / 公顷,或 22500 千克 / 公顷 ~ 300 00 千克 / 公顷农家肥作基 肥。 2.5.1.2 地面处理 深耕土地, 耕地深度 25 厘米 ~ 30 厘米。 播种前, 进行耙耱平整, 使 地表平坦, 土粒细碎, 方便播种 。 2.5.1.3 灌溉 灌溉量 900 立方米 / 公顷 ~ 1200 立方米 / 公顷。 2.5.1.4 清除杂草 利用广谱性除草剂清除杂草, 喷 洒药剂 20 天后才可播种; 或 结合土地耕翻耙耱等整地作业, 除 去 杂 草。 2.5.2 播种 青海中华羊茅适宜在 5~ 6 月中旬播种,采用条播方法,行距为 30 厘米,播种深度 1.5 ± 0.5 厘米 ,播 种量 8 千克 / 公顷 - 12 千克 / 公顷。 2.5.3 田间管理 播种后进行围栏保护。 牧草出苗后, 要 及时清除杂草, 采用中耕锄草或喷洒除草剂等方法除草。 拔 节至孕穗期, 灌 溉水一次, 灌溉量 900 立方米 / 公顷 ~ 1200 立方米 / 公顷, 并 追施尿素 90 公斤 / 公顷 ~ 150 公 斤 / 公顷。 2.5.4 种子与清选 2.5.4.1 收获 当 75% 种子成熟时立即收种,收获方法采用牧草种子收获机械收获。 2.5.4.2 清选 利用种子清选加工机械, 将收获的种子清选加工, 通 过进行风筛粗选、 去芒、 精选等工序, 将杂 质 分离,加工出不同等级的种子,过秤称量,装入具有一定规格的包装袋中。 2.6 生产性能及适应地区 2.6.1 生产性能

.pdf文档 DB63-T 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51: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