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Forest Rodents 2013 - 12 - 25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2 - 25 实施 发 布 DB41/T 884—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丹萍、王建、刘玉卿、石秀珍、牛文梅、徐丽云、郜旭芳。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晓红、陈峰、沈红、张军霞。 I DB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害鼠种类调查、密度调查、林木受害情况调查、发生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及综合 防治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害鼠发生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7777-2011 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 抗凝血类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害鼠 栖息于森林环境,并对林木生长构成危害的鼠类。 3.2 地下鼠 主要危害林木根系的鼠类,有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东北鼢鼠(M. psilurus)、罗 氏鼢鼠(M. yothschildi)等。 3.3 地面鼠 主要危害林木枝干的鼠类,主要有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 、东方 田鼠(M. fortis) 、子午沙鼠(Merious meridianus) 、岢岚 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达乌耳鼠兔(Ochotona daurica)等。 1 DB41/T 884—2013 3.4 抗凝血杀鼠剂 通过破坏血液的凝固机制,并损害毛细血管管壁,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使中毒鼠类死于内出血的 一类慢性或多剂量杀鼠剂。 3.5 抗生育剂 能够引起动物两性或单性终生或暂时绝育,或是能够通过其他生理机制减少后代数量或改变后代生 殖能力的化合物。 3.6 鼠类驱避剂 对鼠类有驱避作用、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的鼠类驱避药剂。 3.7 复防 在同一片林地上防治后进行的再一次防治。 4 森林害鼠鼠情调查 4.1 调查时间 4.1.1 一般鼠情调查 根据害鼠的生态习性,一般鼠情调查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分别调查 1 次。 地下鼠 每年春季土壤解冻后(3~5 月份)和秋季(9~10 月份)各调查 1 次。 地面鼠 4 月和 9 月各调查鼠平鼠 1 次;4~5 月和 8~9 月各调查田鼠、鼠兔 1 次;2~3 月和 7~8 月各调查绒鼠 1 次;4 月和 10 月各调查沙鼠 1 次。 4.1.2 系统鼠情调查 根据害鼠的生态习性,系统鼠情调查每月调查 1 次。 4.2 设立标准地 2 在调查区域内,按 1%的比例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的面积为 1hm 。 4.3 害鼠种类调查 对各标准地捕获的鼠类标本分别进行编号,鉴定鼠种及性别,测量体长,记录表见附录 A 中表 A.1。 4.4 害鼠密度调查 4.4.1 地下鼠 2 DB41/T 884—2013 2 采用土丘系数法。每种立地类型选择 2~3 块面积 1hm 的标准地,统计标准地内的新土丘数。挖开 洞道,间隔 2 昼夜检查,凡封洞者即为有效洞。在有效洞布十字型弓箭,弓箭与洞口的距离为切开的洞 口直径的 2 倍。一昼夜检查 1 次,及时重设弓箭,连续捕杀 2 昼夜。统计捕获的鼢鼠数量和种类,记录 表见附录 A 中表 A.2。土丘系数计算见公式(1),鼠口密度计算见公 式(2),捕获率计算见公 式(3)。 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1) 鼠口密度=标准地内害鼠数/标准地面积.......................(2) 捕获率=[捕获鼠数/(弓箭数或鼠铗数×2)]×100% .................(3) 4.4.2 地面鼠 采取夹日法捕鼠,逐日统计捕获数量并分雌雄记载,记录表见附录 A 中表 A.3。捕获率计算见公式 (3),其中鼠铗数为实际收回的鼠铗数量。 鼠铗:鼠平鼠、田鼠和绒鼠采用中号板铗(12 cm×6.5cm),沙鼠、鼠兔采用大号板铗(15 cm×8cm)。 食饵:鼠平鼠用油炸花生米;田鼠、沙鼠用新鲜胡萝卜;绒鼠用玉米粒;鼠兔用黄豆。 布夹方式:每块标准地内,将 100 个鼠铗按铗距 5m、行距 20m 的距离按平行线或棋盘式顺势布放。 检查统计:间隔 24h 进行检查,用空铗将已捕获鼠的鼠铗替换,48h 后将鼠铗全部收回。 采用夹日法调查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鼠铗、食饵和布夹方式应统一。 4.5 林木受害情况调查 4.5.1 鼠害鉴别 4.5.1.1 地下鼠危害 以树下有鼠洞,树根受损,且树叶发黄、脱落,顶芽生长缓慢,树势衰弱,死亡判定为受害。 4.5.1.2 地面鼠危害 对于鼠平鼠、绒鼠的危害,以树干四周皮部 1/4 以上被啃食,或侧枝被啃断 1~4 枝为林木受害的统 计起点;对于田鼠、鼠兔的危害,以树干四周皮部 1/4 以上被啃食,或侧根际被挖啃 1/4 为林木受害的 统计起点。 4.5.2 受害面积调查 对林地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发生鼠害的面积,记录表见附录 A 中表 A.4。受害率计算见公式(4)。 受害率 =(受害面积/总面积)×100%.........................(4) 4.5.3 受害株数调查 结合春季鼠口密度调查进行。采取样株调查法,将标准地划分为 10~15 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 3 块,要求样方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100 株,在样方内逐株调查。受害株数包括死亡株数。记录表见附录 A 中表 A.4。受害株率计算见公式(5),死亡株率计算见公式(6)。 受害株率 =(受害株数/调查株数)×100%......................(5) 3 DB41/T 884—2013 死亡株率 =(死亡株数/调查株数)×100%......................(6) 4.6 发生程度统计 以受害株率 3%或捕获率 1%为统计起点。发生程度按 LY/T 1681-2006 执行。 5 预测预报 5.1 发生量预测 根据多年积累资料,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5.1.1 种群密度预测法 通过春季种群密度预测当年秋季种群密度见公式(7),通过秋季种群密度预测翌年春季种群密度 见公式(8)。 Yt = a + b Xt..................................(7) Xt = c + d Yt-1.................................(8) 式中: X —春季种群密度,只/hm2; Y —秋季种群密度,只/hm2; t —年份。 5.1.2 捕获率预测法 通过春季捕获率预测当年秋季捕获率见公 式(9),通过秋季捕获率预测翌年春季捕获率见公 式(10)。 yt = e + f xt..................................(9) xt = g + h yt-1................................(10) 式中: x —春季捕获率; y —秋季捕获率; t —年份。 5.1.3 通过春季鼠情预测当年发生量 当年仔鼠发生量计算见公式(11)。 F = 1.209×p.................................(11) 式中: F —当年仔鼠发生量,只/hm2; P —春季鼠口密度, 只/hm2。 5.2 发生期预测 根据发生量预测结果以及早春害鼠繁殖的早晚,结合气候条件、食物条件、树木生长发育状况、种 群年龄结构、天敌种类及数量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害鼠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时期,确定防治适期。 4 DB41/T 884—2013 5.3 鼠情报告 5.3.1 绘制鼠情分布图 以县级行政区域的区划图为底图进行绘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鼠种(如 ZHF—中华鼢鼠; DCS—大仓鼠;ZB—棕背鼠平;QTS—其它鼠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发生级别的发生面积(红色—重; 黄色—中;蓝色—轻)。 5.3.2 鼠情分析报告 包括本地区监测范围内林分基本情况描述、存在的害鼠种类和针对森林害鼠发生情况预测的结果及 防治措施等内容。 6 综合防治 6.1 综合防治目标 捕获率降低到 1%以下,林木受害株率控制在 3%以下。 6.2 综合防治时间 害鼠防治在春(4~5 月份)、秋(9~10 月份)两季进行。新造林地在造林前 7~10 天进行。 6.3 综合防治措施 6.3.1 营林措施 次生林改造时,采取林下更新或带状采伐造林。穴状整地,营造针阔混交林,加植害鼠厌食树种, 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合理密植,促进林分提早郁闭。 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破坏鼠群的栖息环境;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清 理干净;及时清除林内灌木,搞好林内环境卫生;控制抚育采伐及修枝的强度;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 在害鼠数量高峰年,宜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类危害。 6.3.2 物理防治 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应采用物理器械灭鼠(如鼠铗、弓箭、灭鼠板 等)或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措施。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应实行深坑栽植,并挖掘 40cm 宽、 40cm 深的垂直防鼠沟阻止害鼠入侵。 6.3.3 化学防治 6.3.3.1 化学杀鼠剂防治 化学杀鼠剂要求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农药合理使用按 GB/T 8321 执行,应以使用第二代抗凝 血杀鼠剂为主,禁止使用二次中毒和污染环境的杀鼠剂。禁止使用的杀鼠剂见附录 B。 化学灭鼠时,应根据鼠类分布情况,划定施药区,重点施药。对洞口明显的鼠类,应按洞口投饵; 对洞口不明显的鼠类,应采用条状投饵,田鼠条间距为 20m,沙鼠条间距为 30m。 6.3.3.2 鼠类驱避剂防治 P-1 拒避剂:采用 5.5 倍水溶液,涂抹或浸泡苗木根茎基部。 5 DB41/T 8

pdf文档 DB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884-2013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55:3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