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32 备案号:56974-2017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323—2017 苏棉 28 栽培技术规程 Rules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umian 28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01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32/T 332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立旺、周日明、周关印、陈建平、施庆华、高进。 I DB32/T 3323—2017 苏棉 28 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苏棉28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生产方式、产量目标与群体指标、种植制度与 种植方式及各生育期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苏棉28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T 1292-2007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苏棉 28 cotton varietiy of Sumian 28 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品种来源:鄂抗棉9号×GK19 选系。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苏审棉 201103。2010年获《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10)第114号。 4 产地选择 江苏省内棉区土壤肥力中等以上,黄萎病轻或无黄萎田块。 5 产量目标与群体指标 5.1 产量目标 2 2 每667 m 皮棉产量为120 kg左右。霜前花率80 %以上,每667 m 总铃数6.5 万个左右,平均单铃重 5.5 g左右,衣分40 %~42 %。 5.2 群体指标 1 DB32/T 3323—2017 2 2 密度:中等肥力田每667m 1800株左右,上等肥力田块每667m 1500株左右。 株高:现蕾期25 cm~30 cm,开花期55 cm~65 cm,盛花期80 cm~100 cm, 终高(打顶后10d)110 cm~130 cm。 果枝数:开花期10台/株左右,盛花期13台/株~14台/株,盛铃期20台/株~22台/株。 单株果节数:开花期30个/株~35个/株,盛花期60个/株~80个/株,吐絮期80个/株~120个/株。 成铃数:平均单株成铃40个/株~50个/株,成铃率40 %以上。 6 种植制度与种植方式 6.1 一熟春棉或与大小麦套作 6.1.1 一熟春棉育苗移栽一般在 4 月上旬播种,5 月上中旬移栽,采用等行种植,行距 90 cm~110 cm; 地膜直播棉花在 4 月中旬播种,可采用机械直播或人工穴播,等行种植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行距 90 cm~ 110 cm,宽窄行种植时宽行 120 cm,窄行不低于 60 cm。 6.1.2 采用 3—1 式和 4—2 式配置方式。3—1 式带宽为 110 cm 左右,种 3 行小麦,种(栽)1 行棉花, 平均行距 110 cm 左右;4—2 式带宽为 170 cm,种 4 行小麦,种(栽)2 行棉花,棉花宽窄行配置,平 均行距 85 cm。棉花在 4 月上旬育苗,于 5 月上中旬移栽至大小麦预留棉行。采用移栽地膜覆盖栽培, 密度可减少 10 %~20 %。 6.2 麦(油、大蒜)后棉 在大、小麦或油菜(大蒜)收获后进行棉花移栽,采用等行配置,行距100 cm~110 cm;或者采用 宽窄行移栽,宽行120 cm~130 cm,窄行60 cm~8 cm。大麦选用常规品种,在5月中下旬收获;小麦和 油菜需选用中熟偏早品种,5月下旬~6月初收获。 6.3 其它模式 粮饲棉间套作、棉菜套作,棉瓜套作等。 7 各生育期栽培技术 7.1 7.1.1 7.1.2 7.2 7.2.1 7 育苗移栽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7.1 的规定。 育苗移栽参照 NY/T 1292-2007 中 6.3、6.4 条执行。 生产管理 苗蕾期管理 7.2.1.1 施足基肥 根据苏棉28吸肥特点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如下施肥方法:N:P2O5:K2O:B:Zn=1:(0.4~0.6): 2 (1.0~1.2):(0.01~0.02):(0.01~0.02),其中施氮总量以15kg~25kg/667m 为宜。 基肥可选以下2种施肥方法中的一种: 2 常规施肥:每667 m 施腐熟饼肥50 kg~100 kg,施氮肥占总施氮量的30 %~40 %,施磷肥占总施 磷量的100 %,施钾肥占总施钾量的50 %,硼肥和锌肥全部做基肥施用。 2 DB32/T 3323—2017 简化施肥(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偏旱年份或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棉田,在移栽后10 d内, 2 每667m 沟施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80 kg~100 kg及腐熟饼肥50 kg~100 kg;雨水偏多年份或地势较低 排水不畅的棉田,在移栽后10 d内,每667 m2施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40 kg~50 kg 及腐熟饼肥50 kg~ 100 kg,同时根据确定的配方和施肥总量,用常规肥料将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均补足到100 %。 7.2.1.2 挑施苗蕾肥 2 对常规施肥棉田,在移栽后10 d左右或现蕾期,每667 m 开塘施用或根据田间湿度撒施腐尿素10 kg, 促进棉苗平衡生长。 7.2.1.3 化学调控 2 应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于8叶~10叶期每667 m 用0.5 g~1 g缩节胺轻度化控。施用棉花专用配 2 方缓释肥时,应提早化控, 每667 m 缩节胺用量以1 g左右为宜。 7.2.1.4 整枝 棉株现蕾后,及早打掉叶枝。 7.2.1.5 中耕 盛蕾期结合深中耕、锄草和培土一并进行,可用中耕机机械中耕。地膜棉于6月底7月初清除地膜。 7.2.1.6 防灾减灾 抗台风和涝灾:清理“三沟”,迅速排除田间积水,扶理棉株,及时补肥,中耕培土。 抗旱: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时应及时灌溉,应小水轻浇。 7.2.2 花铃期管理 7.2.2.1 施肥 采用常规施肥的棉田:应早施重施花铃肥,在开花期施用,氮肥占总施氮量的50 %~60 %、钾肥占 2 总施钾量的50 %,一次重施或分两次施用;长江中下游棉区应施盖顶肥,7月底至8月初每667 m 追施纯 氮3 kg~5 kg。 2 采用简化施肥(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的棉田:应于盛花期(7月底、8月初)每667 m 追施纯 氮5 kg~10 kg。 8月上中旬开始叶面喷施1 %~2 %尿素加0.2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d~10d喷一次,连续喷3次~ 5次。 7.2.2.2 化学调控 2 施花铃肥后3d内(或16叶期前后)及打顶后7 d内各化控1次,每667 m 分别用缩节胺2 g、3 g左右 喷雾。 7.2.2.3 打顶 单株20台~22台果枝时打顶,打顶不应迟于8月10日。 7.2.2.4 防灾减灾 抗旱: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时应及时灌溉,宜采用沟灌方式,不应大 水漫灌。 3 DB32/T 3323—2017 抗涝:遇台风或雨涝时,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扶理棉花,适当推迟打顶时间,抢摘黄铃。 7.2.3 7.2.3 7.2.3.1 吐絮期管理 防早衰 继续叶面喷施1 %~2 %尿素加0.2 %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晴天下午喷中上部叶片背面为宜。 7.2.3.2 防灾减灾 遇台风或雨涝时,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扶理棉花,抢摘黄铃和烂铃。 7.2.3.3 防烂铃 对后期棉花生长较旺、田间郁闭、通风不良、结铃较少的棉田,应打老叶、剪空枝、抹杈,推株并 拢,以增加棉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减少烂铃。如遇连阴雨造成烂铃,应及早摘烂铃,将荫蔽重的棉 田中下部40 d棉龄的大桃或黑桃摘回后用1 %浓度的乙烯利喷雾催熟后晾晒。 7.2.3.4 收花 棉铃吐絮后5 d~7 d为最佳采摘期。不收雨后花、露水花和开口桃。坚持“四分”(分摘、分晒、 分存、分售)和“四白”(白棉布帽、袋、包、绳)清洁收获,严禁异性纤维、色纤维等危害性杂物混 入,提高棉花质量。 7.2.3.5 乙烯利催熟 对生长发育偏迟的棉田,在10月20日前后及时喷乙烯利催熟。喷药一般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每667 m 用40 %乙烯利100 g~150 g。根据田间长势酌情增减用量。 7.3 7.3.1 2 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防治 7.3.1.1 苗期病害 苗期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等。棉花齐苗后,若遇有寒流阴雨,苗期病害有暴发 的可能时,应及时给棉苗喷药保护。可用多菌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喷雾淋苗。对营养钵育苗的苗 床防治苗病,用多菌灵喷雾淋苗,一般应防治2次~3次。具体药剂参见附录A,药量依据说明书来确定, 使用方法符合GB/T 8321标准。 7.3.1.2 花铃期病害 花铃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和棉铃疫病、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等铃病。 在枯萎病、黄萎病轻病地对少数病株发病初期用增效多菌灵灌根或用多菌灵喷雾,每次间隔7 d~10 d, 连喷2次~3次。 铃病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可在铃病初见时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喷于结铃部位防治,每隔7 d~ 10 d喷 1次,喷2次~3次。具体药剂参见附录A,药量依据说明书来确定,使用方法符合GB/T 8321标准。 7.3.2 虫害防治 7.3.2.1 苗期虫害 4 DB32/T 3323—2017 苗期主要有地老虎、蜗牛、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等害虫。重点防治棉盲蝽,采取“狠治 棉田一代”策略,提早防治,重点保护棉花顶尖和花蕾,同时防治棉田周边杂草和作物等,晴天早晚用 药,阴天全天可喷,雨天抢空治。根据GB/T 8321选择农药进行防治或进行生物防治。具体药剂参见附 录A,药量依据说明书来确定,使用方法符合GB/T 8321标准。 7.3.2.2 花铃期虫害 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盲蝽、棉粉虱和棉铃虫等害虫。

pdf文档 DB32-T 3323-2017 苏棉28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3323-2017 苏棉28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3323-2017 苏棉28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3323-2017 苏棉28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46: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