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710—2018 代替 DB33/T 710-2008 南美白对虾大棚多茬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crops culture of Penaeus vannamei in greenhouse 2018 - 09 - 28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0 - 28 实施 发 布 DB33/T 71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710-2008《对虾大棚多茬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 710-2008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养殖池”(见 3.3,2008 年版的 3.3); ——增加了“增氧设施”(见 3.4.4); ——修改了“放苗时间”(见 5.1,2008 年版的 5.1); ——修改了“放养密度”(见 5.4,2008 年版的 5.4); ——修改了“水温”(见 6.1,2008 年版的 6.2) ——增加了“换水”(见 6.2); ——修改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见 6.3,2008 年版的 6.4); ——修改了“药物使用”(见 9.3,2008 年版的 8.4); ——增加了技术模式图(见 11)。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定海区旭旺养殖场、浙江宏野海 产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文军、谢建军、王庚申、何杰、施慧、胡则辉、陈杰、黄元明。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710-2008。 I DB33/T 710—2018 南美白对虾大棚多茬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大棚多茬养殖的环境设施、放苗前的准备、放苗、 水环境管理、投饲、病害防治、生长及管理记录、起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其它对虾养殖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919.5 水产配合饲料 第5部分: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 399.1 无公害南美白对虾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3 环境设施 3.1 选址 宜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 3.2 环境 养殖用淡水符合 NY 5051的要求;养殖用海水符合 NY 5052的要求。 3.3 养殖池 3.3.1 形状与结构 2 2 池塘形状正方形或长方形,有效水深2.5 m~3 m,面积在1 亩(667 m )~5 亩(667 m ),以2 亩(667 2 m )大小最佳。池壁宜为混凝土结构或铺设地膜,池壁坡度为1:(0.75~1)。池底呈锅底形结构,倾斜 度2%,底部设中央排污孔一个。大棚宜采用钢混结构、伞式钢绳结构等,顶部采用塑料薄膜或玻璃钢瓦 覆盖,透光率85%~90%。大棚要求既能保温又可以部分开启通风,大棚四周应有能阻拦蟹类等敌害生物 进入的设施。 3.3.2 底部排污孔 1 DB33/T 710—2018 正方形养殖池排污孔设在池底中央,长方形养殖池排污孔设在长边离对角线中心10 m~15 m处。排 污孔直径25 cm~30 cm,覆盖有直径1.5 m、高0.6 m的中央排污网罩,网罩等分为上下2 层,其中上层细 孔(2 mm)和位于下层粗孔(8 mm)二种。通过排污管直通到池外排污口,排污管从中央排污口至池外排污 口宜有0.5%以上的比降。 3.4 配套设施 3.4.1 进排水管 采用管径25 cm~30 cm的聚乙烯管进、排水,不设进排水闸门。 3.4.2 蓄水池 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分两只以上以便交替使用,每只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 20%~30%以上为宜。 3.4.3 尾水处理池 养殖池应配套配备尾水处理池,尾水池容积宜为养殖池总水体的10﹪~20﹪。尾水处理池采用沉淀、 曝气、生物处理等技术使养殖尾水分别达到SC/T9101、SC/T 9103排放标准。 3.4.4 增氧设施 3.4.4.1 底部增氧 2 常用空压机为罗茨鼓风机,功率为2.2 kw~7.5 kw,一般每亩(667 m )底部增氧功率0.5 KW~1.5 KW; 可使用底部管道增氧或纳米增氧管盘。管道推荐使用主要有16 mm~65 mm的PVC管。使用65 mm PVC管作主 供气管,16 mm~20 mm PVC管为分支,与供气主管道联通,并安装阀门,另外一端也安装阀门,供气压 调节。管道的正面间隔40 cm~60 cm距离打孔,孔径一般0.6 mm~1 mm,以2 m~3 m间距平行铺在塘底, 用混凝土块或绳索固定于池底,与池底距离1 cm~5 cm。纳米增氧盘一般管内径10 mm~15 mm,单个曝气 盘的管道长度10 m,8 个/亩(667 ㎡)~10 个/亩(667 ㎡)。 3.4.4.2 水面增氧机增氧 2 每亩(667 m )面积配备水车式或射流式增氧机1 台~2 台,单个功率为0.75 kw~1.5 KW。正方形池 塘增氧机推荐在对角线放置,长方形池塘可在长边靠近池塘10 m~15 m放置增氧机。 3.4.5 备用发电机组 根据养殖规模配备相应规模的发电机组。 3.4.6 加热设备 可选用经过环保部门审核通过的加热设备,在冬季提升水温,以延长养殖时间。可在池塘底部铺设 蒸汽加热管道,管道距离池塘底部高度 10 cm~20 cm。 4 放苗前的准备 4.1 清整消毒 2 DB33/T 710—2018 每茬养殖前要及时对蓄水池、养殖池、废水处理池等进行清污平整,使用漂白粉50 mg/L~100 mg/L 进行消毒。上一季曾爆发流行性疾病的,先使用60 kg/亩(667 ㎡)~75 kg/亩(667 ㎡)生石灰干法清 塘, 进水后7 d后再使用50 mg/L/亩(667 ㎡)~100 mg/L/亩(667 ㎡)漂白粉进行消毒。 4.2 进水 海水(淡水)在沉淀池里经24 h沉淀后,用15 mg/L~60 mg/L漂白粉消毒,曝气24 h后,经80 目筛 绢过滤后抽入养殖池塘,控制水位80 cm~100 cm。 4.3 放苗前水质调控 2 全池泼洒使用EM菌2 500 mL/亩(667 m ), 隔天再次泼洒一次,用量减半,一周后池水透明度在50 cm~60 cm,即可放苗。 5 放苗 5.1 放苗时间 未配备加热锅炉的,第一茬放苗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第二茬放苗在7 月下旬至8 月初。配置加热锅 炉的,第一茬放苗时间一般为2 月底至3 月初,第二茬可在8 月初至8 月中旬。分级养殖及标粗放苗时间 相同。 5.2 水环境要求 养殖池透明度为50 cm~60 cm;水温20 ℃以上,育苗池与养殖池水温差小于2 ℃。;调节放苗池的 池水盐度与育苗池基本一致;恶劣天气时不宜放苗。 5.3 苗种质量 参照DB33/T 399.1执行,另外放苗前对苗种进行白斑病毒、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HHNV)、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虾肝肠胞虫的检查及抗生素残留检测。 5.4 放苗密度 2 2 泥底或铺膜养殖池放苗密度:第一茬15 万尾/亩(667 m )~20 万尾/亩(667 m ); 第二茬10 万 2 2 尾/亩(667 m )~15 万尾/亩(667 m )。采用分级养殖的养殖池,一级池(标粗池)放苗时在正常放 苗密度上可增加6 倍~8 倍,对虾生长至3 cm~5 cm时及时分池。 6 水环境管理 6.1 水温 整个养殖期间水温宜控制在22 ℃~32 ℃。养殖第一茬前期气温较低时,要及时覆盖大棚薄膜,必 要时启用加热锅炉;大棚养殖池水温稳定在22 ℃以上时关闭加热锅炉;气温达到28 ℃以上,要及时通 风,当水温持续超过32 ℃时,去掉薄膜。 6.2 换水 养殖前期池塘以逐步加水为主,在水深达到2 m水位之前,每天加水5 cm~10 cm,每天排污1 次~3 次,每次排放至出口污水颜色与原池水色相近时停止。水位达到2 m高度后,早期换水量在10 cm~20 cm, 3 DB33/T 710—2018 以后随着虾体增大和气温升高,增大换水量。中期每次换水20 cm~30 cm,后期每次换水30 cm~40 cm。 个别水色过浓的池塘换水量可增大,使池水保持清爽,透明度保持在30 cm~45 cm。 6.3 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使用微生物制剂,以芽孢杆菌制剂、EM菌、光合细菌为主。其中芽孢杆菌制剂 使用前需使用相同质量的红糖进行充氧活化5 h~6 h。在虾苗放养一个月内,每7 d~10 d按照500 g/亩 2 2 (667 m )和1 000 mL/亩(667 m )使用芽孢杆菌和EM菌制剂 。一个月后,每10 d使用一次 。需每7 d~ 10 d使用底质改良剂。 6.4 增氧机的使用 第一茬养殖:放苗后20 d内,每天黎明前及中午开启底增氧2 h;放苗20 d后,增开水车式增氧机1 h~ 2 h,阴雨天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放苗35 d后,除投饵时暂停1 h~1.5 h外,全天开启空压机和水车式 增氧机。第二茬养殖:除投饵时暂停1 h~1.5 h外,放苗后全天开启空压机;放苗20 d后,增开叶轮式 增氧机1 h~2 h,阴雨天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放苗35 d后,全天开启空压机和叶轮式增氧机。采用分 级养殖的标粗池全天开启空压机。 7 投饲 7.1 饲料品质 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T 22919.5 和NY 5072的规定。 7.2 投饲方法 7.2.1 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对虾体重的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 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参考饲料厂推荐的投饲率,确定当日投饲量。 7.2.2 日投喂次数及比例 虾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投饲,养殖初期以散投在池塘四周为主,中后期全池均匀投饲。放苗后第一个 月内日投饲1 次~3 次,各次投饲量基本相同,傍晚略多;放苗后第二个月内日投饲3 次~4 次
DB33-T 710-2018 南美白对虾大棚多茬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48: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