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C23 湖 65.020.20 DB4203 北 省 十 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2019 - 07 -30 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4203/T 14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汉江师范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汉江师范学院、十堰市龙王寨珍稀中草药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爱明、孙良学、柯尊伟、巩建华、潘坤、周向宇、王锋尖、孙勇、龙德清。 本标准由汉江师范学院负责解释。 I DB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 与贮藏、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地区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规范化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 符合《中国植物志》收载的百合科(Liliaceae)重楼属(Paris )多年生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的植物特征,经分类鉴定确认。形态特征见附录 A,药用部位为生长5~7年的干燥根 茎。 3.2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种苗 采用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种子经催芽、育苗而成的健壮植株幼体或多年生的带有芽点的根茎。 3.3 林下栽培 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利用林分树冠自然遮阴的条件,在林下种植经济植物的方法。 3.4 郁闭度 1 DB4203/T 143—2019 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 林分的密度。 4 产地环境 4.1 区域范围 十堰地区海拔为700 m~1300 m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阴湿地带,适宜温度为18℃~25℃,湿度≥40%。 4.2 空气质量 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 4.3 土壤条件 应符合 GB 15618的规定。 4.4 水质质量 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5.1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的土壤为宜。应选择坡度30度以下阴坡、 半阴坡。林地的郁闭度为0.6~0.8。播种前,深翻土地20 cm~30 cm,根据地形做畦,畦宽1 m~1.5 m, 畦高20 cm~30 cm。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00 kg/667 m2~300 kg/667 m2,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耙碎整平,四周开好排水沟。 5.2 定植 5.2.1 定植时间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种苗于10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移栽。 5.2.2 定植方法 将备好的种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距20 cm~25 cm,行距25 cm~30 cm,深5 cm~7 cm,芽头向 上移栽,每穴1株(块),栽后如遇干旱需浇透水,覆土压实。 5.3 田间管理 5.3.1 查苗补苗 出苗后,需要及时查苗补苗。 5.3.2 除草 以人工除草为宜,做到除早除小。 2 DB4203/T 143—2019 5.3.3 水肥管理 2 每年3~5月,按200 kg/667 m 追施一次有机肥。及时排水防涝,保持土壤湿度50%~80%。灌溉用 水执行GB 5084的规定。 5.3.4 动物防控 种植基地周围设置围网,预防野生动物侵害。 5.4 留种管理 5.4.1 人工辅助授粉 选择健康的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植株,从雄蕊上收集花粉后,用毛笔蘸取花粉涂到雌蕊柱头上。 5.4.2 吊果 6~9月,用塑料细线上端系在横向铁丝上,下端系在中药材七叶一枝花花朵的下部。 5.4.3 种子采收 秋季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除去外种皮,将种子与湿沙按1:5混合,放于沙子或埋于地下,保持湿 润或者立即播种。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6.2 主要病虫害 6.2.1 6.2.2 6.3 病害主要有茎块腐烂病、灰霉病、茎秆枯萎病。 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见附录B和C。 7 采收与贮藏 7.1 采收时间与方法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一般栽种5~8年后采收,秋季地上植株枯萎时,晴天采挖。用锄头从侧面开挖, 保持块茎完整,抖落泥土入筐。 7.2 加工与贮藏 块茎洗净后切成 2 mm~3 mm 厚的薄片,晾干即可。药材应在室内、通风、常温、干燥条件下贮 藏。 3 DB4203/T 143—2019 8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各环节所 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三年以上。 4 DB4203/T 143—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形态特征 植株高 35-100 厘米,无毛;根状茎粗厚,直径达 1-2.5 厘米,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数环节和许多 须根。茎通常带紫红色,直径(0.8-)1-1.5 厘米,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质的鞘 1-3 枚。叶(5-)7-10 枚,矩圆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 7-15 厘米,宽 2.5-5 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 楔形;叶柄明显,长 2-6 厘米,带紫红色。花梗长 5-16( 30)厘米;外轮花被片绿色,(3-)4-6 枚, 狭卵状披针形,长(3-)4.5-7 厘米;内轮花被片狭条形,通常比外轮长;雄蕊 8-12 枚,花药短,长 5-8 毫米,与花丝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部分长 0.5-1(-2)毫米;子房近球形,具稜,顶端具一盘 状花柱基,花柱粗短,具(4-)5 分枝。蒴果紫色,直径 1.5-2.5 厘米,3-6 瓣裂开。种子多数,具鲜红 色多浆汁的外种皮。花期 4-7 月,果期 8-11 月。 注: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 5 DB4203/T 143—2019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常见病害推荐防治方法 表 B.1 病害名称 危害对象 中药材七 叶一枝花 茎块腐烂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常见病害推荐防治方法 症 状 受害块茎一般从尾部开始腐烂。染病 块茎 块茎表皮颜色黑褐色,腐烂部位呈湿 状软腐,或绵状软腐。 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灰褐色 中药材七 叶一枝花 灰霉病 叶片、叶 柄、花梗 病斑,后病斑变成褐色,近圆形或不 规则形,潮湿时病斑正反面有灰色霉 层,后期病斑成黑褐色,叶片变黄, 最后呈褐色干枯,植株死亡。 中药材七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 清洁田园;田间病植株少时可采取 及时拔出病株,用石灰进行穴窝消毒;出苗后, 用农用链霉素 200mg/L 加 25%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250 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降低土壤湿度,培育壮苗, 雨后注意排水,防治时期滞留;适当密植,避 免浇水过量。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培 育壮苗,增强抗病虫能力;合理密植;发病初 期用 70%代森锰锌 5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喷雾防治。 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黄褐色水渍状或 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 暗褐色病斑,病部逐渐凹陷、溢缩, 病能力;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叶一枝花 花梗、茎 有点渐变为黑褐色,最后干枯死亡。 1000 倍液喷雾防治,7-10 d 1 次,连续 2-3 茎秆枯萎 秆 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但不枯死。 次,喷药时,应着重于植株茎基部及地面。 病 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 淡褐色蛛丝状霉。 加强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通风透光, 提高植株抗病力。清除菌源,清除落叶,集中 中药材七 叶一枝花 细菌性穿 孔病 叶片 先在叶背产生水渍状小点,后在叶面 烧毁。发病期适时选用 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形成 0.2 cm-0.5 cm 圆形褐色斑,边 600 倍液,或 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 缘颜色较深,呈油渍状,有的相互连 或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4% 接成大斑块,天气干燥时,病斑质脆, 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 易开裂,致叶片干枯死亡。 粒粉剂 400-500 倍液、或 1:1:200 波尔多液 或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 素 4000 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6 DB4203/T 143—2019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常见虫害推荐防治方法 表 C.1 虫害名称 小地老虎 危害对象 地上部位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常见虫害推荐防治方法 症 状 主要以幼虫危害,常沿贴近地 诱杀防治: 利用其成虫趋光性强和对糖醋液特殊嗜好的 面的地方将幼苗咬断取食,一 习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 个老龄幼虫,一夜可危害数株 药剂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 1000 倍液, 90%敌百虫 1000 幼苗,造成缺苗断垄。 倍液喷洒或灌根。 主要咬食地下根、块茎,致使 地面上部植株营养水分供应 蛴螬 地下部位 不上,造成植株枯死或缺苗。 块茎受害后,品质变劣或引起 腐烂。 蝼蛄 地下部位 防治方法 地上部植株生长不良、萎焉、 枯死。 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诱杀,减少成虫产卵繁殖危害。 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 1000 倍液, 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1000~1500 倍液喷洒或灌 杀。 毒饵诱杀:将麦麸或油籽饼用微火炒香,再用 40%乐果乳 2 油 10 倍液拌潮,用毒饵 37.5kg/hm ,在闷热无风傍晚施 撒于田块中诱杀。 7

pdf文档 DB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十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1 页 DB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2 页 DB4203-T 143-2019 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8:39: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