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4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8/T 10—2013 高阿丁枫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 -20 发布 2014- 01- 30 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8/T 10—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孟连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富强、曹建新、杨斌、童清、姜远标、何俊、邱琼、杨德军、裴艳辉、张劲 峰、刘庆云、高松和。 I DB5308/T 10—2013 高阿丁枫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阿丁枫(Altingia excellsa)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种子的采集与调制、苗木培育、造 林、幼林的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境内高阿丁枫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DB53/T 249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种子采集与调制 3.1 种子采集 3.1.1 采种母树的确定 在自然分布林分中,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分枝角度较小、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母树。 3.1.2 采种时间 (1~2)月,果皮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有零星果子裂开时采种。 3.2 种子调制 采回的果实放置在太阳光下晒2 d~3 d后果壳开裂,种子自行脱出,筛选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种子, 出种率一般为0.8 %。 3.3 种子贮藏 室温贮藏,贮藏期不宜超过1年。 4 苗木培育 4.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应符合GB/T 6001、DB53/T 249的规定。 4.2 幼苗培育 4.2.1 育苗作床 DB5308/T 10—2013 育苗作床按DB53/T 249规定执行,在做好的床上铺上一层2 cm厚的火烧土,火烧土的颗粒直径≤0.3 cm。 4.2.2 苗床杀菌消毒 用浓度为0.5 %~1 %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水溶液和浓度为0.3 %~0.5 %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对 苗床进行杀菌消毒。 4.2.3 播种 2 播种时间(2~3)月为宜。在处理好的苗床内进行撒播,播种量(6~7)g/m ,播好后在种子上覆盖 一层火烧土,以不见种子为宜。 4.2.4 作棚 播种后,在苗床上用竹片搭成60 cm高的塑料膜小拱棚,拱棚四周用土将塑料膜压实,以保温保湿, 并在小拱棚上方覆盖一层透光度为50 %的遮光网,温度超过35℃时,打开拱棚两头通风透气。 4.2.5 幼苗管理 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10 d~20 d幼苗出齐后,出苗整齐后每15 d喷施一次浓度为0.5 %~1 %的多 菌灵或百菌清水溶液,防治高阿丁枫幼苗的立枯病和猝倒病。 4.3 容器苗培育 4.3.1 育苗容器的选择 采用规格为10 cm×12 cm的塑膜袋。 4.3.2 基质的配制 选择砖红壤、赤红壤生土,破碎后,去除杂质,在太阳下充分暴晒10 d以上,与火烧土和过磷酸钙 按60:38:2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育苗基质。 4.3.3 装袋及置床 把配制好的基质装入容器,整齐放成宽100 cm~120 cm,长度根据地形定,步道宽30 cm~40 cm 的苗床。 4.3.4 幼苗移植 当幼苗长出5 片真叶时,选择早晨或傍晚把幼苗移栽到备好的容器中,及时浇足定根水。 4.3.5 搭棚 在移植好容器苗的苗床上搭建高度为1.8 m~2 m,遮光度为50 %的遮光棚。 4.3.6 容器苗管理 4.3.6.1 浇水 适时浇水,保持容器内基质湿润。 4.3.6.2 施肥 DB5308/T 10—2013 当幼苗移栽成活后,每隔20 d喷施1 次1 %的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施肥后及时用清水冲 洗叶面。出圃前30 d停止施肥。 4.3.6.3 防病 每15 d喷1 次浓度为0.3 %~0.5 %的百菌清或多菌灵水溶液。 4.3.6.4 炼苗 在苗木出圃前30 d进行炼苗,开始每天早晚各打开遮荫网2 h,5 d后每天逐步增加30 min,直至12 d后遮光网全部拆除。 4.4 苗木出圃 4.4.1 苗木出圃要求 高阿丁枫苗木分级标准:Ⅰ级苗,苗高≥13.0 cm,地径≥0.26 cm;Ⅱ级苗:13.0 cm>苗高≥10.6 cm, 0.26 cm>地径≥0.21 cm;Ⅲ级苗:苗高<10.6 cm,地径<0.21 cm。Ⅰ、Ⅱ级苗出圃,同时应该 是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苗木。 4.4.2 起苗和运输 造林用苗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时保持苗木根系完整,起苗后根据苗木质量等级标准进行 合格苗木选择,不合格的苗木可移床继续培育。 5 造林 5.1 立地选择 海拨800 m~1300 m,土壤pH值5.0~7.0,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土层厚度80 cm以上,年均气温 18 ℃~22 ℃,年降雨量在1200 mm以上地区的半阳坡中下部。 5.2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可分为: 2 ——立地条件好的,采用3m×4m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初植密度833 株/hm 。 2 ——立地条件中等的,采用3m×3m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初植密度1111 株/hm 。 2 ——立地条件差的,采用2m×3m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初植密度1665 株/hm 。 5.3 整地 5.3.1 林地清理 全面清理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及采伐迹地上的剩余物。 5.3.2 整地方法 穴状整地,穴规格50 cm×40 cm×35 cm,挖穴时将表土与心土置于穴两侧,晒半个月后回穴,先 回表土,再回心土。 5.3.3 基肥 3 DB5308/T 10—2013 结合回穴施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50 g/穴。 5.3.4 定植 雨季6 月~8 月进行,在塘中央挖20 cm深小穴,苗木除去营养袋,去除将苗直立放入穴的中央, 覆土压实。 6 幼林的抚育管理 6.1 补植补造 造林当年保存率小于85 %时应进行补植补造。 6.2 除草施肥 定植当年清除杂草1 次~2 次,以后每年5 月松土除草追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200 g/株。 7月、12月各除草1 次,连续进行3 a~4 a,至幼林郁闭。 6.3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由林木郁闭度确定,参照GB/T 15781执行。 7 病虫害的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幼林期病害主要为叶斑病、煤烟病,虫害主要为天牛、刺蛾类。 7.2 防治方法 参照附录 A执行。 DB5308/T 10—20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有害生物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表A.1给出高阿丁枫主要有害生物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表A.1 高阿丁枫主要有害生物危害及防治方法 种类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及时清理被危害枝干;并在入冬前进 行树干涂白。危害严重时,用浸有 80 %敌敌畏或 天牛类 一年发生一代,每年 3~10 月以幼虫危 40%氧化乐果乳油的棉球堵塞蛀入孔。成虫羽化 害枝、梢,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期,用绿色威雷(200~400)倍液喷雾,或喷洒生 物农药苏云杆菌、拟氰霉菌粉剂防治;保护和利 用天敌。 低龄幼虫食叶肉,将叶片吃成网状,幼 刺蛾类 加强管理,可在(3~4)月人工摘除虫卵;或危害 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至仅留叶柄。 盛期喷洒溴氢菊酯 1500 倍液;在成虫羽化盛期 6-8 月危害最重。 叶斑病 常见发生,初期病斑呈褐色,周围有黄 (Cercospara 晕,扩展后中央呈褐色,外围赤褐色,病 neriella Sacc) 斑破裂穿孔。 叶片两面均有煤污状物,以正面为多, 煤烟病 菌丝体绒毛状,胶织成的薄膜,可剥离 (Gapnodium sp.) 寄主,剥离寄主后叶面无任何斑痕。病 菌危害枝条和嫩梢。 挂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加强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用波尔多液或 65%代 森锌 800 倍液喷雾防治。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冬春季进行清园,消灭病源; 严禁种植用带虫的苗木。及时防治蚜虫、蚧虫等 的发生危害。发病初期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粉剂 1000 倍液、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40 %氧化乐果乳油 1500 倍液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08-T 10-2013 高阿丁枫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4:41: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