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22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8/ 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15- 08- 10 发布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5- 11 - 10 实施 发 布 DB5308/T 11—2015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协作单位:宁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景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员:罗劲松、谢淑芳、胡美静、段锦荣、邱世刚、罗雪、李晓花。 I DB5308/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后玉米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烟后玉米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 5332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后玉米 烤烟采烤至上二棚烟叶时套种的玉米或是烤烟收获完毕后种植在烤烟地里的玉米。 3.2 套种 在烤烟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玉米的种植方式。 3.3 共生期 烤烟与玉米共同生长的时间。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32的规定。宜选择海拔14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 5 栽培技术 DB5308/T 11—2015 5.1 品种选择 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宜选择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产量稳定、品质良好的品种。 5.2 播种 5.2.1 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为1.9 kg~2.5 kg。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A BC  D ................................... (1) 1000  1000  E 式中: A——播种量; B——计划留苗数; C——留苗保险系数,取值为定苗时每留一株玉米需要播种长出的苗数; D——千粒重; E——发芽率。 5.2.2 播种期 当烤烟中下部烟叶已采烤,留下上二棚烟叶即可播种,最佳播种时期宜在7 月下旬至8 月中旬,最 迟不能超过8 月20 日。播种期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a) 海拔在 1200 m~1400 m 的地区应适当提早播种节令,最迟不能超过 8 月上旬。烤烟和玉米的 共生期在 20 d~30 d 之间; b) 海拔在 1200 m 以下的地区,播种期可随烟叶的采收进度适时进行,但最迟不能超过 8 月 20 日。烤烟和玉米的共生期在 15 d~20 d 之间,最长不超过 30 d。 5.2.3 播种 播种前应清除田间杂草,行距以烟垄的垄距为准,一般垄距为120 cm。播种分为单行套种和双行套 种两种方式: a) 单行套种:在每个烟垄上的烟株之间种植一行玉米,以塘距 28 cm 打浅塘,将播种塘内的土锄 细,每塘播 3 粒种子后覆土 3 cm~5 cm,出苗后双株留苗,清除烟株后自然形成等行距种植, 即行距为 120 cm,株距为 28 cm 的种植规格。 b) 双行套种:在每个烟垄两侧离垄沟沟底 40 cm 处各种植一行玉米,以塘距 28 cm 打浅塘,将播 种塘内的土锄细,每塘播 2 粒种子后覆土 3 cm~5 cm,出苗后单株留苗,清除烟株后自然形 成宽窄行,即大行距为 80 cm,小行距为 40 cm 的种植规格。 5.2.4 种植密度 种植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a) 单行套种的株距为 28 cm,大行距为 120 cm,双株留苗。 b) 双行套种的株距为 28 cm,大行距为 80 cm,小行距为 40 cm,单株留苗。 c) 种植密度为 4000 株/亩的基本苗。 5.3 田间管理 5.3.1 间苗定苗 应注意以下方面的管理: DB5308/T 11—2015 a) b) c) 播种后 5 d~7 d 左右,应到田间查看出苗情况,若有缺苗断行现象,应早补种、补苗保证全 苗。 玉米长至 3 片~4 片叶时进行间苗,去除劣苗、病苗、弱苗; 玉米长至 5 片~6 片叶时进行定苗,留大苗、壮苗,单行套种保证每塘有 2 株壮苗,双行套 种保证每塘有 1 株壮苗,以保证基本苗达到 4000 株/亩。 5.3.2 中耕 在烤烟烟叶采烤完后一周内应及时清除田间烟株,对玉米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以后视田间植株生 长情况适时进行中耕除草。 5.3.3 施肥 肥料选择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前作烤烟施肥水平高,肥料余留量大,烟后玉米可不再施底肥, 也不再施磷钾肥,只需追施氮肥,追肥应遵循下列原则: a) 第一次追肥:在烟叶采烤完后,结合清除烟株和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 15 kg~20 kg。 b) 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 20 kg~25 kg。 5.3.4 排灌 烟后玉米生长前期降雨量大,应注意排水,以防种植地块积水,影响玉米生长;生长后期土壤水分 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 %~80 %,有利于开花授粉,若水份不足应及时灌水。 5.4 病虫害防治 5.4.1 主要病害 包括灰斑病、小斑病、大斑病、锈病。 5.4.2 主要虫害 包括地老虎、蟋蟀、玉米螟、蛴螬、蚜虫。 5.4.3 防治措施 主要分为三种: a) 农业防治: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科学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清洁 田园,早期发现病株应及时刈除并深埋,创造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避免侵染性病 害发生蔓延。 b) 物理防治: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1) 人工捕杀地老虎、蟋蟀等地下害虫; 2) 在田间插成品黄板或用黄色板刷机油自制黄板,诱杀有翅蚜; 3) 在田间安装诱虫灯诱杀玉米螟、地老虎成虫、蟋蟀; 4) 纹枯病发病初期将感病叶片带叶鞘剥除干净,移至远离玉米田的地方做深埋处理或烧毁, 在拔掉叶鞘和叶片的茎秆上刷上一层石灰浆。 c)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 GB 4285 和 NY/T 1276 的要求,农药应交替使用,合理混用, 严格执行安全使用间隔期。 5.4.4 防治原则 3 DB5308/T 11—2015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在生产期间做好各阶段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及田间调查工作,早发现早防治,防止扩散蔓延。 5.4.5 防治规程 见附录A。 6 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后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晒干,籽粒含水量不超过14 % 时入库贮藏。 DB5308/T 11—2015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规程 A.1 病害防治规程 A.1.1 灰斑病 防治分为下列阶段: a) 初期:用 80 %多菌灵 800 倍液、75 %百菌清 600 倍液、75 %三环唑 600 倍液喷雾防治; b) 大喇叭口期:用 25 %丙环唑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A.1.2 大斑病、小斑病 防治可选用下列措施: a)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 50 g~80 g,兑水 60 kg,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 防治; b)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 80 g~100 g,兑水 60 kg,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防 治; c) 75 %三环唑或 25 %丙环唑 1500 倍液喷雾防治,于玉米抽雄期喷 1 次~2 次,每隔 10 d~15 d 喷 1 次。 A.1.3 锈病 发病初期,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倍~2000 倍液,50 %硫磺悬浮剂300 倍液,30 %固体石硫 合剂150 倍液,每隔10 d左右喷1 次,连续防治2 次~3 次。 A.2 虫害防治规程 A.2.1 地老虎、蛴螬 播种时每亩用 5 %辛硫磷颗粒剂3 kg与细土拌匀后,撒施在播种塘进行防治。 A.2.2 蚜虫 可选用定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按说明用量喷雾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5308-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8-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1 页 DB5308-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2 页 DB5308-T 11-2015 普洱市烟后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4:00:3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