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全球国际标准 提供单次或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32 新 4107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4 - 14 发布 2021 - 05 - 14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07/T 47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科技教育服务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冬云、吕海英、赵纪刚、王磊、程振勇、王莉、刘明忠。 I DB 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春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条件、栽培技术、防灾抗灾、收获、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春棉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总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春棉 生育期110 d~130 d,4月中下旬播种的棉花,称为春棉花,简称春棉。 4 栽培条件 环境条件 4.1.1 气候条件 春棉生育期间日平均气温≥10℃持续200 d以上,活动积温4000℃~4600℃,开花结铃期平均气温 在24℃~30℃;无霜期210 d~220 d;年降雨量550 mm~600 mm。 4.1.2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壤土或沙壤土,0 cm~20 cm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全氮 含量≥0.08%,碱解氮≥70 mg/kg,有效磷(P2O5)≥15 mg/kg,速效钾(K2O)≥90 mg/kg,有效硼≥ 0.5 mg/kg,有效锌≥0.8 mg/kg,pH值6.5~8.5,表土含盐量<0.2%。 4.1.3 灌溉条件 农田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要求,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1 DB 4107/T 474—2021 肥料使用准则 4.2.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4.2.2 提倡使用有机肥。有机肥要经高温堆沤,充分腐熟。 4.2.3 因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或对作物(品质、营养、植物抗性等)产生不良后果,应立 即停用该肥料。 有害生物控制及农药使用准则 4.3.1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4.3.2 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的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合理混用,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 生和发展。 4.3.3 改进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减少施药过程中漏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适时用药,保护天敌。 4.3.4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4.3.5 农药的使用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 的规定。 栽培方式 根据土壤肥力、种植密度与优质桃结铃期相适应的原理,春棉采取白地、麦棉套种直播或地膜覆盖 种植方式。麦棉套种采用四二式、五二式(150 cm~180 cm一带,种四行或五行小麦、两行棉花)或三 一式(90 cm~100 cm一带,种三行小麦、一行棉花)。播麦时留下预留行,修好台田,来年春季在台 埂上种棉花。 种子 4.5.1 品种选择 春棉品种选用通过国家、河南省审定或引种认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生育期在110 d~130 d的高 产优质、抗虫、抗病的中、早熟棉花品种。 4.5.2 种子质量 选用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7.1要求。 4.5.3 种子处理 选用泡沫酸脱绒,种衣剂包衣,统一加工处理的成品棉种。 5 栽培技术 施基肥 2 在秋季种麦整地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结合春季整地每667 m 施优质饼肥100 kg~150 kg、尿素 5 kg~10 kg加过磷酸钙50 kg或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20 kg、硼砂0.5 kg~1.0 kg、硫酸锌 0.5 kg~1.0 kg。 耕翻整地 2 DB 4107/T 474—2021 秋耕深度18 cm~25 cm,春耕深度10 cm~15 cm。精细整地,做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 实,底墒足,口墒好,田间相对持水量在70%~80%之间。 播种 5.3.1 播种时间 温床育苗,排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完成;冷床育苗,排种一般在4月上旬完成。地表下5 cm地温稳 定通过14℃时播种。一般在4月10日~4月30日,最佳播种期在4月18日~4月25日。 5.3.2 播种方式 5.3.2.1 直播 春白地或在麦棉套种预留行上直接播种。 5.3.2.2 地膜覆盖 先覆膜后播种,在盖好的膜上打孔播种,孔深3 cm~4 cm;也可以播种、覆膜同时进行或先播种后 覆盖地膜。 5.3.3 播种量 2 每667 m 常规棉用棉种1.25 kg~1.75 kg,杂交棉用棉种0.75 kg~1.25 kg,每穴4~6粒。 5.3.4 行距配置 宽窄行种植:宽行≤105 cm~135 cm,窄行≥45 cm;等行种植:行距90 cm~100 cm。 5.3.5 种植密度 2 2 常规品种:每667 m 栽植2800~3500株;杂交品种:每667 m 栽植1800~2300株。 苗期管理 5.4.1 放苗 播种、覆膜同时进行或先播种后覆膜的棉田,在棉苗出土后,及时人工打孔放苗,并用土盖严苗孔。 先覆膜后播种的棉田,要及时封土,防止苗孔周围低洼,造成水浸。 5.4.2 查苗、补苗 棉花子叶期查苗、补苗,发现缺苗采用芽苗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长出真叶后采用棉苗带土移栽, 栽后浇水。 5.4.3 间苗、定苗 齐苗后,及时疏苗、间苗。2~3片真叶时按密度要求定苗。 整枝 3 DB 4107/T 474—2021 第一果枝出现后,常规品种要及时摘除果枝下的营养枝,根据田间密度,遇到缺苗或主茎顶端受害 的,可在相邻的两株上留1~2个长势强的营养枝,弥补密度的不足;杂交品种要根据密度保留1~3个生 长旺盛的营养枝。中后期根据长势及时抹赘芽、摘边心、去老叶。 打顶 适时打顶,打顶要根据“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摘除棉株主茎顶端的一叶一心。打顶适 期在7月20日前后,不应迟于7月25日;常规品种单株留果枝13~15个,杂交品种单株主茎留果枝14~16 个,营养枝要在7月15日前打顶。 除草 地膜覆盖棉花,播种后结合盖膜喷施除草剂;直播棉花,播种后直接喷施除草剂封闭;行间露地及 时中耕灭草,膜下生草时要用土压严漏气口。 中耕 盛蕾期结合施肥,深中耕,培高棉埂。 水肥管理 5.9.1 追肥 根据棉株长势和生长期长短灵活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苗期一般不追速效肥,苗弱晚发的棉 2 2 2 田每667 m 追尿素5 kg左右;蕾期每667 m 施饼肥25 kg~30 kg,尿素5 kg;花铃期每667 m 追施尿素 2 10 kg~15 kg;中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适当补施盖顶肥,每667 m 施尿素2.5 kg,或喷施2~3次叶面肥。 5.9.2 浇水 苗期干旱时小水慢浇;蕾期及时浇水防干旱,切忌大水漫灌;花铃期要浇透水,确保水份供应,同 时遇涝及时排水和中耕松土。 化学调控 一般棉田,在春棉苗期、蕾期、初花期、花铃期用缩节胺进行4~5次化控,每次用量根据棉株长势 和天气情况,适当增减。长势偏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时可适当增加用量和次数;长势稳健,阴雨天 较少,阳光充足时可适当减少用量和次数。喷施时期及喷施方法见附录A。 病虫害综合治理 5.11.1 苗病 主要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遇寒流、阴雨低温时,用杀菌剂(如25%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淋苗防病;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预防 苗病发生。 5.11.2 枯、黄萎病 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基础上,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与旱田作物轮作5~7年,与水田作物轮 作2~3年,可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枯、黄萎病病菌),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壮苗早发,提高棉株的抗病能 4 DB 4107/T 474—2021 力。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喷施,也可使用30%恶霉灵水剂1000~1500倍液灌 根或喷施。 5.11.3 地老虎 2 定苗前被害株率10%或定苗后被害株率5%时,采取毒饵诱杀或喷雾防治。每667 m 可用50%辛硫磷乳 油10 mL~15 mL加潮细土2.0 kg~3.0 kg或1.5 kg~2.0 kg炒制过的麸皮或玉米糁拌匀,傍晚顺棉行 撒匀;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下午16时后喷雾。 5.11.4 棉蓟马 百株有虫5头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由棉田四 周逐渐向棉田中央喷药防治。 5.11.5 棉蚜 苗、蕾期蚜虫点片发生时,可滴心或涂茎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滴棉苗顶心 或70 mL水溶化聚乙烯醇1.0 g,冷却后加50%辛硫磷乳油7.5 mL,搅匀后点到棉苗红绿交界处);百株 蚜虫达到3000头或卷叶株率达到30%、花铃期百株百叶(上部倒数第3片叶)蚜虫达到2000头或卷叶株率 5%以上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由棉田四周 逐渐向棉田中央喷药防治。 5.11.6 红蜘蛛 棉田有红蜘蛛发生时就要点片喷药防治;红叶株率达到10%时,全面喷药防治。可选用3%阿维菌素 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叶面叶背均匀喷施。 5.11.7 盲蝽象 苗期百株成虫3头、蕾铃期百株成虫10头时,可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由棉田四周逐渐向 棉田中央喷药防治。 5.11.8 棉铃虫 百株幼虫15~20头为棉田一代防治标准;百株幼虫10~15头为棉田二代、三代防治标准。达到防治 标准后喷药防治(可用菊酯类、硫双威、定虫隆等药物交替轮换使用)。转基因抗虫棉主要根据棉田幼 虫数量决定是否防治。转Bt基因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时禁用Bt制剂。物理防治可利用杨柳枝把或黑光灯诱 杀成虫。化学防治应注意各种农药之间的合理复配以及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棉铃虫抗性产生。 5.11.9 甜菜夜蛾 初孵幼虫期,及时喷药防治。可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氟虫脲可分

pdf文档 DB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1 页 DB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2 页 DB4107-T 474-2021 春棉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30: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