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5 湖 DB4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T 1 9 1 7—2020 优质籼稻不育系桃农1A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on for fine quality indica rice CMS line Taonong 1A 2020-12-29发布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3-29实施 发 布 DB43/T 1917—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品种来源 ··············································································································· 1 4 特征特性 ··············································································································· 1 5 繁殖技术 ··············································································································· 2 6 病虫防治 ··············································································································· 3 7 收获贮藏 ··············································································································· 4 I DB43/T 1917—2020 II DB43/T 1917—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德市农学会、常德职业 技术学院、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老科协 农业分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中胜、刘大锷、邓正春、王朝晖、顾振华、吴仁明、张平喜、张忠武、杜登 科、步洪凤、徐曼、郑文凯、邓家惠、杨才兵、王中美、郭明选、刘勇军、李飞翔、夏梨芳、李丽华、 杜云、刘国平、朱一星、黄娅、闵志标、李杰、刘顺、蔡琴、肖彬、罗兰芳、贾琳、周娟、曾戈、廖伟 忠、冯少龙。 III DB43/T 1917—2020 IV DB43/T 1917—2020 优质籼稻不育系桃农 1A 繁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优质籼稻不育系桃农 1A 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繁殖技术、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优质籼稻不育系桃农 1A 与其他父本配组繁殖 F1 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品种来源 桃农 1A 是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 644B(金 23B//培矮 64S/R725) 作母本与宜香 B 杂交,选单株 与金 23A 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2015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 审稻 2015052) 。 4 特征特性 4.1 农艺性状 春播播始历期 73d,夏播播始历期 56d,主茎叶片数 11.5 叶~13 叶。株高 63cm 左右,株型紧凑、 茎秆较粗壮,叶色深绿,叶鞘深紫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单本栽植每蔸成穗 15 穗~20 穗。穗型 偏小,每穗总颖花数 100 个左右,着粒偏稀,包颈较重,包颈粒率 38.9%。顶部谷粒偶有短小的顶芒。 谷粒长椭圆形, 千粒重 28g~30g; 不育株率 100%,不育度 100%, 花粉以典败为主。柱头总外露率 67.9%, 其中双边外露率 32.7%,一般异交结实率 60%左右。 4.2 抗性 叶瘟 5 级,穗瘟 5 级;白叶枯病 5 级,稻曲病 5 级。耐低温能力较强,耐高温能力一般。抗倒能力 强。 4.3 品质 1 DB43/T 1917—2020 糙米率 81.6%,精米率 73.7%,整精米率 56.8%,粒长 7.1mm,长宽比 3.2,垩白粒率 12%,垩 白度 1.2%,透明度 1 级,碱消值 7.0,胶稠度 66mm,直链淀粉含量 15.7%,蛋白质含量 10.0%。 5 繁殖技术 5.1 基地选择与繁殖季节 宜选择海拔 350 m 及以下,前作为非水稻作物的独立自然隔离山丘区作为繁殖区,空间隔离 1 000 m 以上,时间隔离 25d 以上。基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湘北繁殖将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 8 月 20 日左右,海南春繁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 4 月 20 日左右。 5.2 培育壮秧 5.2.1 苗床准备 选择土壤肥力高、通透性好、灌排方便的水田作秧田。前作收获后迅速灌水泡田,用旋耕机、耕整 2 机整地, 翻耕深度 13 cm 以上。 秧田与大田比例为 1:6。施足底肥,播种前 30 d 施腐熟的农家肥 15 t/hm ~ 2 2 20 t/hm ,播种前 2d 施用 40%复合肥(N- P2O5-K2O =20-8-12,下同)450 kg/hm 。平整秧田,开沟分 厢,厢宽 130cm、沟宽 20cm、沟深 13cm 左右,厢面整平待播。 5.2.2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浸种前晒种 1d~2d,以增强种子活力。用强氯精 300 倍液或 脒鲜胺 2 000 倍液(10g 强氯精加水 3kg,25%的脒鲜胺悬浮液 50g 加水 100kg)浸种 12h,再用清水洗 净种子后,保湿露种,少浸多露,在常温下催芽。 5.2.3 适期播种 母本桃农 1A 主茎叶片数 11.5 叶,播始历期 53d;父本桃农 1B 主茎叶片数 11 叶,播始历期 51d。 母本 6 月 25 日至 30 日播种,湘北宜早,湘南稍迟;海南繁殖母本 2 月上中旬播种。采用 1 期父本,父 2 2 2 本比母本迟播 3d~4d,叶差 1.0~1.3 叶。母本大田用种 37.5/hm ~45.0kg/hm ,父本为 12.0kg/hm ~ 2 18.0kg/hm 。播前用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每 10mL 高巧拌芽谷 2kg,放置 2h~4h 后播 种,以不粘手为宜,播种后用木耥或竹扫把踏谷。 5.2.4 苗期管理 2 2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湿灌溉为主, 2 叶 1 心时追施尿素 45kg/hm 作断奶肥, 移栽前 6d 追施尿素 60kg/hm 2 作送嫁肥。重点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治稻蓟马兼治稻飞虱,用 5%高效氯氟氰菊酯 675mL/hm 2 +80%烯啶吡蚜酮 75g/hm 对水 225kg,在秧苗 3 叶 1 心和移栽前 1d~2d 各喷雾 1 次。 5.3 大田培管 5.3.1 选择适宜的行比,插足基本苗 母本秧龄不超过 20d,叶龄 4.5 叶~5.1 叶;父本比母本迟播 3d~4d,父本比母本早 1d~2d 移栽, 叶龄 4.1 叶移栽。厢宽 2.0 m,父母本行比 2︰(8~10),父母本行间距 23.3cm~26.7cm,兼作工作行。 2 2 母本株行距 10.0cm×(13.3cm~16.7cm) ,每穴插 2 粒~3 粒谷苗,插植 37.5 万/hm ~42.0 万穴/hm , 2 基本苗 150.0 万/hm 以上。为防止母强父弱,父本宜采用窄双行栽插,并适当稀植,双行父本间距 2 13.3cm~16.7cm,株距 13.3cm,双行父本错穴移栽,每穴插 3 粒~4 粒谷苗,插植 6.0 万穴/hm ~7.5 2 DB43/T 1917—2020 2 2 万穴/hm ,基本苗 22.5 万株/hm 以上。 5.3.2 肥水管理 5.3.2.1 施肥 2 2 2 大田耕整前施商品有机肥 4t/hm ~5t/hm ,移栽前 1d~2d 施 40%复合肥 600 kg/hm 作基肥,土肥 2 2 混匀,田面高差 3cm 以内。移栽 5d~7d 追施尿素 187.5kg/hm ~225.0kg/hm 作分蘖肥。父本在施分蘖 2 2 肥 3d~4d 后用尿素 75kg/hm 、40%复合肥 75kg/hm 条施于 2 行父本之间,水层控制在 2cm 以内。晒田 2 复水后全田追施氯化钾 150kg/hm 作壮苞肥。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5.3.2.2 管水 前期薄水促分蘖,中期苗够及时晒田,孕穗期和抽穗期保持充足水分,授粉结束后田间保持湿润, 收获前 5d~7d 自然落干。晒田不宜重晒,晒至开细坼脚踩不下陷为宜。 5.4 花期预测与调节 5.4.1 花期预测 母本与父本生育期相差 2d,幼穗分化历期相近。为使父母本盛花期相遇,以母本比父本早 2d 始穗 为宜。花期预测
DB43-T 1917-2020 优质籼稻不育系桃农1A繁殖技术規程 湖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2:49:59上传分享